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心得

传承红色血脉,筑牢民族之魂——合肥工业大学“传承红色基因,书写华彩青春”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团队探寻瑞金沙洲坝镇红色记忆

时间:2023-08-21 关注:

传承红色血脉,筑牢民族之魂——合肥工业大学“传承红色基因,书写华彩青春”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团队探寻瑞金沙洲坝镇红色记忆

红色是中国的底色,传承红色文化个人义不容辞。2023年8月8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计算机与信息系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江西瑞金沙洲坝参观学习,以“传承红色文化,筑牢民族之魂”为主题,在瑞金沙洲坝开启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8月8日上午时分,以三下乡活动开展的一行人来到了沙洲坝村,这是一个充满红色气息的村庄,发生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扬名中外,永记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红井,有来自党与群众的亲密接触的杨大毛同志的故事,更有着为了国家,为了党,为了群众抛头颅洒热血的200多名的烈士......历史虽成为过去式,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下,一个个的故事在慢慢的展开来,首先便是著名的红井。
饮一口红井水,思一生的精神。在一个封建迷信的时代,每个人坚信着挖井注定会带来诅咒,而毛泽东同志则信誓旦旦的说:“如果有诅咒那就然他来找我吧,不能让大家每天辛苦跑几十公里外的地方去挑水。”如此,白天训练,晚上挖井,毛泽东同志们带着党中央领导人物亲自下场来挖,挖地,挑土,运石头,一个不落,连续干了十几天,这口井才喷涌出一股清泉,后来人民也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事迹在旁边树了一个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正是有了毛泽东同志们的挖井,才让沙洲坝的村民们吃上了干净的水,这不仅仅是党和人民的友好往来,更表明着党对群众的关心,爱护,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感恩,喝了红井水,不忘挖井人的辛苦,永记党恩。

全国著名的“红村”故事远远不止于此。
一个名字,便是一生。一个两岁懵懂无知的孩童在村头的大樟树下玩耍,毛主席则上前问到他叫什么名字,得知还没取名字,还和自己的小儿子毛毛同岁,便亲切的给他去了一个名字,叫大毛,命运便是在这开始的。杨大毛知道了自己的名字是毛泽东取得之后,也没有辜负党恩,年轻时,积极参军,响应党的号召,带头种树,老了以后也经常在红井景区里面志愿宣讲,带头帮忙解决村里的问题,而他的后人也继承了他的衣钵,继续为党和人民服务。起因一个小小的名字,为党,国家和群众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是党的“好孩子”。
一个故事接着另一个故事,而一个比另一个更感人。
普通的墙上面,是不敢想象事实。装订在红色的框里面,有着两百多号人的名字,冰冷的墙面盖不住他们火热的心,字是黑的,心是红的。作为全国烈士村之一也是之最,在表上有名的仅有200多位,而尚且有一部分连人都没找回来的,人数不止于此,他们的光辉事迹会昭告天下,他们的英名永垂不朽。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有的人仓皇而逃,而有的人挺身而出,沙洲坝村的村民们则把所有能参军的男子都送上了战场,只为国家安好,人民幸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现如今生活来之不易,而我们也应该珍惜当下,缅怀先烈,传承红色文化,发扬革命精神。

故事还没有讲完,还有更多的故事,每一个都是值得聆听的。对于沙洲坝村的村史,还有着许许多多的事迹可以让我们了解,并且我们国家每一届主席都会前往沙洲坝村进行了解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气息,同时故事还未结束,新的故事也在展开......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宣传程度,我们还进行了一项活动:对沙洲坝的红色文化调查问卷,在红井景区附近进行调研,得到的结果是:大部分人都是本地人,对于红色文化了解颇深,对于每个红色故事是张口即来,同时他们还希望对于红色文化可以多加宣传,而红色景区最好是免费,这样让更多的人前来参观,了解,敬仰,多举行一些红色活动,让每一个来到此地的人都感受到满满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带着红色气息的风吹拂到每一个身上。

用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用红色基因锤炼过硬作风,用红色基因洗涤国民心灵,用红色基因助推国家繁荣。将红色文化刻进血液中,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
 
作者:林雪婷 来源:三下乡网
三下乡心得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