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拓宽儿童视野,巢湖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赴谢王小学义务支教团于7月4日至7月8日在巢湖市散兵镇谢王小学进行开展暑期支教实践活动。
7月4日,巢湖学院汤山爱心学校大学生义务支教团奔赴25.5公里前往散兵镇谢王小学,正式开始为期五天的支教生活。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国家未来。
生活中偶有一些交集,看似是简单的巧合,其实“蓄谋已久”。早晨6:10,我关闭手机的闹铃,起床洗漱,拿着早已准备好的教案教具,整装出发,因为是第一次当老师,紧张的情绪一直在心里积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沿途的青翠的叶和团簇的花随着夏风摇曳,似乎在暗示这将是一次不错的相遇。地图上的25.5公里,计时器上的40分钟,我们终于抵达了谢王小学。有人说“万事开头难”,于是我揣着一点点忐忑和一点点期待的心情,和小伙伴们一起走进了谢王小学。此时,校内已有不少小朋友了,他们热情地涌过来,像一朵朵小向日葵。小朋友们满眼期待的模样悄悄抚平着我心里的惴惴不安,也悄悄放大了心里的期待。
随着在阶梯教室召开的开班仪式落下帷幕,作为逐梦班的助教,我和班主任一起带着小朋友们回班。摇晃的电风扇,明晃的灯,不时吹来的一两阵清风,裹着第一次相见时的尴尬与好奇。两眼相望心茫茫,怎么破冰呢,我陷入了沉思。互不熟稔,那就……先交个朋友吧!在同伴的带领之下,每个小朋友都依次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认认真真,诚诚恳恳。每个小朋友的名字都饱含着美好希冀,而他们望向我们的眼神也清澈无比,纯粹又有生机。在逐梦二班的每一分子自我介绍结束之后,经过层层筛选,小朋友们敲定了心仪的班歌,伴着一曲悠扬的小调,第一次班会结束。我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没有什么比成为朋友更能一下拉近陌生的心的距离。

图为小朋友在支教老师指导下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 孙想 摄
在短暂的休息过后,班级进入到了课后辅导阶段。小朋友们迅速进入状态,拿出习题集和作业本,或紧锁眉头,或奋笔疾书。当小朋友们遇到不会的题目时,他们乖乖地举起自己的小手询问我们。我看着习题集上熟悉的“鸡兔同笼”问题,会心一笑,曾经在小学困住了我的“难题”,这次也无差别地困住了我旁边的小朋友。为了让小朋友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我试着引导他去分析题目中的已知信息,渐渐地,小朋友通过积极思考自己解出了答案。他向我道谢,稚嫩的童声一下子让我的心柔软起来。说实话,我曾经很抵触人们口中的“当个老师吧,它是份稳定的工作”,但经过一次次的支教经历,在授课过程中,因为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所以需要不断调整讲课的方式以及表达的深浅,这个过程不仅考验着我的心里承受能力,还检验着我的随机应变能力。支教的这几天,我感受到了偏远乡村的教育资源是短缺的,但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又是真挚无比的,我慢慢地消解了心中的阴霾,发现老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自稚子开蒙,至立鸿鹄志,一路挑灯人,幸甚至哉。

图为支教老师在对小朋友进行作业辅导。 孙想 摄
除了担任助教,我还有幸作为他们的手工课老师。上课之前,我心里有隐隐的担忧:如果我的上课内容小朋友们不感兴趣不配合我怎么办?忐忑不安的心绪被匆匆的上课铃声打断。我走进教室,打开PPT,看着台下小朋友们炙热的目光,手工课开场了。小朋友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折法。到了他们亲自实践的时间,小朋友们个个跃跃欲试。心中千钧一落,我长舒一口气,心里暗叹这真是次不错的经历呢。美好时光总是偷偷溜走在手工折纸课的一道道折痕里,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总是稍纵即逝,下课铃声当当敲响,我告别了小朋友们。讲台上,我收拾着教具,有几个还没离开教室的小朋友跑到我面前说手工课很有意思。那一刻,我在心里暗暗下决心,如果有机会要再谈“美育”,用自己的行动和经验,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观察世界的角度与方法。让他们知道,自己每一步脚踏实地的努力和奋斗,都会使得梦想可从清晰。

图为支教老师在与小朋友们一起朗诵《满江红》。 孙想 摄
人们经常会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我十几年来第二次由别人传授我知识转变到我来教书育人。教学相长也。在支教期间,我抱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心来支教,最后发现小朋友们也同样在教会我怎么去教好一节课,怎么更好地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大人。原来并不是好好备课就一定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一节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针对低年级要尽量讲一些故事,一些有吸引力的内容,寓教于乐。日子一天一天过,我们的相处越来越融洽,我们和小朋友们之间的故事日渐累积,感情也就慢慢在心中滋长。转眼间,支教生活结束,感激缘分让我们相遇,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印记,希望多年后的我们能够在回忆青春年少时记得有这么一段时光,温暖着彼此。这次支教经历虽然很短暂,短暂到只有屈指可数的五天,从第一天的局促不安,到后来的应付自如,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一次不错的锻炼机会。在支教过程中,我也感受到这次实践的意义,这所学校很小,但是会有专门的阅读室,在这五天期间也有很心酸的事,是当我们拿出显微镜时,孩子们的好奇,茫然,以及无从下手的局促;是他们靠死记硬背记下来的长长的英语单词,却写不出的26个英语字母;是拿到超轻粘土不舍得用的纠结表情。有人常在一些网站上质疑支教是不是为了给自己的履历上打上一个漂亮的标签,我觉得这次实践给了我一个答案,漂亮的履历有很多种,支教不是个人价值的工具,它是缩短教育资源差距的牵引绳,虽然绳子的力量还比较有限,但是,只要我们一直在,在支教的路上,总会是有意义的!
25.5公里只是地图上的数字,但是这次实践经历却拉进了两方心的距离。推动教育资源均衡的道路还任重道远,但我想,坚持下去,总会有意义的!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通讯员 郑悦)
实习生 郭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