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独树镇战斗遗址实践有感
时间:2023-09-21 关注:
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独树镇战斗遗址实践有感
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明白,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
在 2023年6月26日,南阳理工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召开“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去学习二十大精神,来回顾历史,传承革命文化。于是我们便前往方城县独树镇瞻仰红二十五军战斗遗址方城烈士陵园实地考察与研究。
我们根据记载了解到,方城烈士陵园位于此县焦庄村七里岗自然村,于1997年11月26日修建。陵园纪念碑形似镰刀,寓意“血战”,碑高25.34米,象征红二十五军番号和1934年背景刘华涛、程子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纪念碑亲题碑文。
由英雄纪念馆,我联想到红色感悟,这让我从中学习到,革命先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对我们进行红色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高尚品格和爱国情感,还能使我们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在南阳理工学院实践团队的宣誓与瞻仰后,在看到英雄纪念碑和一冢塚无名墓碑后,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也深知是红军战士的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安康大道,我想说,革命战争时期虽然惨烈,但是我们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们以命换命,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事实,这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
由英雄纪念馆,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对红色教育要传承引进来,走出去。提高我们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与发扬,提高我们的积极性,确保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效性。当代我们青少年对红色文化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的非直接性体验和参与时,我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度,接纳度深刻。
烈士陵墓是安静的,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肃穆,那些年的惨烈牺牲才换来了今天这里的一片祥和,我似乎看到了墓碑上的五角星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数百位烈士安息于此,战士们同眠四周,宁静庄严,唯有声声蝉鸣语寥寥鸟叫。我们团队成员们在碑前驻足良久,深深鞠躬致敬。我突然明白了红色文化的核心与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所有中华儿女的终身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坚守的责任。
当我们团队成员们重回纪念碑,在碑前学习宣读入党誓词,我们一个个慷慨激昂,因为革命的火苗已然点燃,革命的火种永不熄灭,革命的精神将会永远传承,红军英魂长眠理想信念相传,党史学习教育贴近于我们的学习生活长征精神,根植于我们的心中。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通过此次实践,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深深感受到,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认真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员注入原理,推动思想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通过红色教育重温历史,让我们的思想接受先辈鲜血的洗礼,缅怀先烈,饮水思源,切实增强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要从光荣的革命传统中汲取营养,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弘扬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独树镇红二十五军遗址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加深了对革命历史的了解,传承了红色基因,汲取了精神。
活动结束后,让我明白了,永保长征精神,书写时代华章,作为新时代新动力,铭记历史,砥砺奋进。我们要从先辈手中接过的历史接力棒,肩负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这就是我们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
总之,今天的实践活动让我得到感悟与发现,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会以红色文化为弘扬和传承,做更好的自己,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事业奉献自己的行动,使国家更加富强繁荣!
作者:张宇航 来源:南阳理工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红色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