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眼望去窗外,昏暗的天空孕育着一抹温柔的蓝,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龙岩学院,这片孕育了无数记忆与梦想的沃土,转眼间已至别离之际,我的心海翻涌着不舍的涟漪,夜幕低垂,却难掩心中那份难以安放的思绪,特别是那两位风格迥异的老师,如同并蒂双莲,各自以独特的魅力,在我心中种下了深刻而璀璨的种子。辗转反侧间,思绪已化作轻盈的蝴蝶,轻轻拍打着翅膀,越过光阴,悄然回到了那些绚烂多彩的过去。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窗帘的缝隙,轻轻拂过我的脸颊,我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踏入了许艳凤老师的课堂。她的身影,如同春日里的一缕和煦微风,温柔而充满力量。许老师以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缓缓铺陈开心理学的广阔天地,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概念,在她的诠释下变得生动而具体。她讲到马洛斯需求理论时,每一个层次的需求都仿佛化作了阶梯,引领我们攀登人类心灵的高峰。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安全感的寻觅,再到归属与爱的渴望,直至尊重与自我实现的终极追求,许老师用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待发掘的宝藏,她着重强调的地方正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份信念,如同冬日里的一把火,温暖而明亮,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许老师的课堂,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理论的海洋中遨游,同时也在自我反思的旅途中不断前行。她的话语,如同细雨润物无声,滋养了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学会了更加细腻地观察生活,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在她的引领下,我们仿佛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深邃且充满可能性的世界。
而当夜幕低垂,星辰点点之时,刘茂峰老师则以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点亮了我们实践探索的灯塔。如果说许老师的课堂是心灵的花园,那么刘老师的课堂则是实战的沙场。他以一种近乎严苛的态度,要求我们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通过角色扮演、团队辅导等形式,让我们亲身体验领导与被领导的滋味。刘老师的课堂,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理论堆砌,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操作与练习。他强调的是“知行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他的指导下,我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了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勇士。
刘老师的实战派风格,让我们在紧张与兴奋中不断成长。每一次作为团辅领导引领活动,都是对我们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极大考验。面对挑战,我们或许会犹豫,会犯错,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如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弥补他人的不足。刘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两位老师,一柔一刚,一静一动,却共同构成了我在龙岩学院最难忘的记忆。许老师以她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温暖的人文关怀,为我们搭建起了心灵的桥梁;而刘老师则以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实践中磨砺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既领略了心理学的博大精深,又体验了实践探索的穷魅力。
此刻,站在龙岩这片热土上,我满怀感激。感激这三天的经历,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勇敢前行;感激这两位老师,用他们的智慧与热情,为我点亮了前行的灯塔。我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有了这段宝贵的经历作为基石,我相信,我能够更加坚定地迈向自己的梦想,用所学所知,去更好地去为人民服务,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