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东征足迹 焕发红色新韵
7月中旬,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征赤焰 薪火石楼”实践队赴吕梁市石楼县,开展“东征寻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探寻革命历史,助力乡村发展,于红色沃土上镌刻青春印记。
一、档案解密,洞见东征历史
在石楼县档案馆,队员们于泛黄卷宗间,系统梳理红军东征史实。手稿记载军事会议,钢笔见证战士英勇,物资清单诉说军民鱼水情。当看到记载着当地群众为红军送粮送药的账本时,实践队员在笔记本上写下:“民心向背,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二、纪念馆巡礼,传承革命精神
踏入红军东征纪念馆的展厅,一尊红军战士的铜像手握步枪,巍然伫立在柔和的晨光中,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讲解员指着墙上的一幅幅战役地图,生动讲述着红军在石楼境内四渡黄河的非凡战略智慧与英勇事迹。队员们围在玻璃展柜前,目光紧紧凝视着当年红军使用过的军号,那一刻,他们仿佛能听见那穿越时空的冲锋号声,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在留村毛泽东路居地,讲解员指着展柜里的文物,向队员们讲述起祖辈流传的革命故事。队员们认真记录着讲解员的讲述,用手机拍摄下珍贵的老照片,这些鲜活的素材成为后续创作的灵感源泉。
三、崖头村探访,见证乡村振兴
在崖头村,实践队员们一路跟随参观。当聊起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时,乡亲们尽管衣衫已被汗水浸湿,脸上的笑容却丝毫未减。依托红色旅游资源,贫困户踏上“旅游饭”致富路。队员们不禁感叹:“红色资源能转化为‘金色产业’,这真是最生动的一堂乡村振兴课。”
四、黄河湾畔,历史对话未来
黄河奇湾观景台上,黄河奔腾,高坡沟壑如大地年轮。队员们遥想红军东渡,今昔对比,感慨万千。“当年红军就是从这里东渡黄河,如今的黄河岸边早已换了人间。”实践队员们纷纷举起相机,镜头下的山水画卷与远处的烽火台构成奇妙的时空对话。
当最后一缕夕阳为黄河奇湾镀上金边,实践队员们的足迹已遍布石楼的红色沃土与振兴现场。从档案馆泛黄卷宗里读出的民心向背,到纪念馆军号声中听见的信仰力量;从崖头村乡亲们汗湿衣衫上的幸福褶皱,到黄河湾畔新老时空的深情对望,从档案到纪念馆,从崖头村到黄河湾,89载风雨,在青春眼眸中凝成答案:红色基因从来都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陈列,而是流动在时代脉搏中的鲜活力量,激励着新一代青年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