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的重要部署,探寻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2025年7月29日,河海大学“金融活水润乡土”农村金融调研团赴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海前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从昔日默默无闻的传统渔村到如今年销售额突破18亿元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海前村的华丽蜕变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伟力。调研团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采访等方式,重点考察了当地创新实施的“支部+电商+产业”发展模式。在与村两委干部、电商从业者和渔民的深入交流中,调研团详细了解了基层党组织如何通过建强战斗堡垒、培育电商人才、整合产业资源等举措,成功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
01 党建领航:渔网接上互联网的转型密码 海前村位于海头镇东部,东临黄海,总面积4.2平方公里,共有1826户、人口6024人,党员209名。近年来,海前村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组织搭台、群众同富,探出一条“支部+电商+产业”富民兴村新路。先后获评中国“淘宝村”、江苏省“农村电商示范村”、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实践团首站抵达海前村党群服务中心,在电商党支部书记徐晟耀的讲解下,系统了解该村发展历程。依托国家级中心渔港资源,海前村党总支敏锐抓住直播经济风口,通过“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创新机制,升级打造电商产品展示馆、共享直播厨房等设施,引进抖音、快手等平台资源,推动渔民“白天揽渔网、晚上互联网”。目前全村从事电商产业达3000余人,2023年物流上行量超1500万件,电商销售额突破18亿元,实现从传统渔业到直播新经济的华丽转身。

图 1 团队成员与电商党委书记徐晟耀于海前村党群服务中心前合影 吴晓牧摄
02 产业赋能:冷链基建托起海鲜电商帝国在电商产业园的实地调研中,实践团深入考察了海前村“一园十企千户”工程的实施成效。电商党委书记徐晟耀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产业园的三期发展规划:一期占地100亩,于2017年建成,已入驻126家商户;二期占地180亩,城发智慧冷链项目、峰叠生态电商中心建成投用后,带动就业近1000人;三期占地300亩,福满食品海鲜冷链物流、中太海参加工等项目建成投用后,带动就业1500余人。
在电商孵化中心,实践团见证了“党建+电商”的创新模式。其中主要设有电商培训基地,负责每月开展直播技巧、店铺运营等专业培训;品牌孵化区为初创企业提供品牌策划、包装设计等服务以及20个标准化直播间供商户轮流使用。
通过实地考察,实践团深刻感受到,海前村通过党建引领、基建先行、规范运营的发展路径,正在实现从传统渔村到现代化电商产业集群的华丽转身。这种“党建赋能、产业集聚、配套完善”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图 2 电商孵化中心内景 吴晓牧摄
03 人才孵化:“十百千”计划激活内生动力
海前村党组织积极招才育才,开通“电商人才服务直通车”,实施“十百千”帮带计划,吸引百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培育电商户300余户,带动劳动力就业 3000多人,为全村电商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实践团采访了电商领头雁王虎,了解了其返乡创业的初心与成长。王虎表示,他辞去南京外企工作,回到家乡海前村创业,直接的契机是看到姐姐经营水产批发生意展现的潜力,更深层次则源于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当时,传统渔业面临高风险、低收入的困境,年轻人大量外流。他决心运用在城市积累的经验,为家乡探索新路。于是,他从一个小冰箱起步,逐步发展成专业的供应链服务商。
实践团了解到,海前村党组织通过引进加拿大籍专家王飞波教授、易客乐极专业运营团队,举办培训30余场,培育出王虎等10余名头雁人才。更创新性将12名优秀电商人才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实现党建与产业人才的双向滋养。

图 3 团队成员与王虎合影 吴晓牧摄
04 金融助力:蓝色产业带的协同创新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和坚实保障。近年来,为了破解乡村金融的痛点难点,搭建起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桥梁,通过“党建+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模式,助力海前村电商海产品产业的发展。
实践团采访了海前村的党总支委员闫娇,向她咨询海前村是如何利用金融工具助力海产品电商产业不断发展的。闫娇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金融支持政策:“江苏农信银行创新性地推出免息小额贷款、根据村民信用等级发放不同金额的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等金融产品,解决了村民创业初期的资金难题,从而大大助力了电商海产品产业的发展。”

图 4 团队成员采访党总支委员闫娇 吴晓牧摄
05 实践感悟:数字金融重塑渔村图景“从渔网到互联网,从卖产品到卖品牌,我们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电商赋能、产业融合的发展新路。”徐书记的总结,道出了这个“亿元村”的振兴密码。数字化浪潮之下,海前村借用电商直播的“金钥匙”迅速崛起,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开启了乡村振兴的“致富门”,实现了让渔网接上互联网、让渔业催生新产业的致富路。
在调研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将海前村的成功经验带回学校,通过学术研究、理论分析等方式,进一步探索海前村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同类型的乡村提供可借鉴的发展之路。
通讯员:沈兰惠 供图:吴晓牧 刘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