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深入黄茶园与加工车间探索后,西北大学“九不采”实践队来到岳阳楼君山银针体验馆,开启了一场融合市场调研、文化溯源与实践体验的深度研学之旅。在这里,队员们通过深入调研黄茶市场,了解茶品价格;听专家讲解黄茶历史渊源,学习茶礼与创新茶饮制作,从而感悟黄茶文化底蕴。让对岳阳黄茶的认知从生产端延伸至文化与消费维度。
市场调研探行情:解码君山银针价格密码 步入君山银针体验馆,队员们立刻被陈列的茶品吸引——作为岳阳黄茶的核心代表,君山银针被誉为“黄茶之冠”,与岳阳黄茶共同承载着千年茶文化。岳阳黄茶是中国黄茶的重要流派,因独特的“闷黄”工艺和温润特质闻名,而君山银针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产自洞庭湖中的君山岛,以“形细如针、色白如银”著称。
比对价格时,队员们发现:“特级君山银针价格是一级品的三倍!”店员解释,除包装差异,树龄是关键——特级银针采自君山岛百年老茶树,经云雾滋养和特定水土孕育,每芽都需明前手工采摘,产量稀少;而中青年茶树制成的一级品,更适合日常饮用,形成了岳阳黄茶“高中低端全覆盖”的市场布局。
店员演示冲泡时,银针在水中“三起三落”,如银剑出鞘又似玉笋沉潭,这独有的“茶舞”正是君山银针区别于其他黄茶的标志。“岳阳黄茶多温润醇和,而君山银针的清甜回甘尤为突出,”店员介绍,它还是岳阳黄茶中唯一的针形茶,制作历经八道工序,堪称“针尖上的匠心”。 展柜里,除传统茶品,还有岳阳黄茶饼、“平平淡淡”黄茶原味茶饮等衍生产品,让古老茶种焕发新活力。队员刘奕江感慨道:“从君山银针看岳阳黄茶,每一分价格都藏着地理禀赋与工艺传承。”
名师解惑溯根源:陈教授详解黄茶底蕴 紧接着,实践队步入岳州茶社内,与岳阳市茶产业办常务副主任陈绍祥、岳阳首席黄茶大使陈玥嘉两位老师围坐畅谈。这场聚焦岳阳黄茶历史、品种与创新的访谈,为队员们层层揭开了这一古老茶种的深厚底蕴。
陈教授介绍,目前岳阳已开发出黄茶饮料、含片、调味茶等多种衍生产品,结合文化故事设计的 “公主茶” 在市场上颇受欢迎,这些产品在茶香小镇均有售卖。陈教授表示,茶香小镇是重要平台,该小镇与岳阳楼、君山岛等旅游景点联动,小镇内店铺装修雅致,采用香槟杯冲泡黄茶,迎合了年轻人喜好。队员贾梓阳表示,茶香小镇实现了黄茶产品与推广的融合,有助于让更多人接受和喜爱黄茶。
谈及岳阳黄茶的史料记载,陈教授来了兴致,他不仅展示了唐代李肇《唐国史补》的古籍影印件,上面清晰记载着 “岳州有灉湖之含膏”,是岳阳黄茶最早的文字记录,还分享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到了清代,君山银针成为贡茶,乾隆皇帝御封其为 “御茶”,规定每年进贡十八斤。
关于传统黄茶如何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陈教授展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让队员们大开眼界。除了紧压茶,还有黄茶含片,将黄茶浓缩精华,方便随时享用;冷泡茶用冷水就能冲泡,适合快节奏出行。陈教授表示,老手艺与新思维的结合,让千年黄茶得以跟上年轻人的脚步。
访谈结束后,队员贾梓阳感慨,通过陈教授的讲解,深刻体会到一片茶叶中蕴含的历史与科学,黄茶的每一口滋味都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智慧的结晶。队员们的笔记本记录满满,对岳阳黄茶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茶礼体验品雅韵:传统与创新碰撞茶香 在岳州茶社,实践队的最后一程聚焦于黄茶的文化体验与创新实践。茶艺师身着素雅旗袍,在铺着棉麻茶席的案前立定,先以温水烫杯洁具,动作行云流水。只见她取 3 克银针,用茶匙轻拨入玻璃杯,手腕翻转间不见洒落。茶艺师进一步示范分茶动作,以拇指扣杯沿、四指轻托杯底的姿势将茶汤匀分到品茗杯。队员们随后进行模仿练习,过程中虽偶有失误,但都专注投入,在实践中感受传统茶礼的内涵。
茶艺师给队员们讲了黄茶的品茶礼仪:看汤色的时候,要用双手捧着杯子放在眼前,端平了仔细看,让那杏黄色的茶汤能清楚看到,这是对 “闷黄” 工艺的尊重;闻香味时,把杯沿轻轻抬到鼻子下方一寸左右,稍微侧点头吸气,让栗子香里带的清甜慢慢进到鼻子里,动作轻一点是对春茶特有气息的重视;喝茶时,小口喝一点含在嘴里,让茶汤在舌尖上稍微转一下,再慢慢咽下去,好好感受那温润带点回甘的味道,整个过程动作要从容,体现出茶道的雅致。

随后,队员们转至创新茶饮区,尝试制作 “岳州拿铁”。按照制作步骤,队员们先在透明杯中放入冰块,依次加入黄茶汤、鲜奶、咖啡奶,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糖后轻轻搅拌,使液体融合成温润的浅褐色。最后,沿杯壁淋入黑枸杞汁,待其在表面晕开如晚霞后,盖上绵密奶盖,一杯层次丰富的岳州拿铁即制作完成。队员们端起成品,细细品味,冰凉与温润交织,黄茶的甘醇与咖啡的香苦相得益彰,黑枸杞的微甜更是点睛之笔,大家不禁赞叹创新茶饮的独特魅力。

此次体验活动让队员们在传统茶礼与创新茶饮的实践中,对岳阳黄茶 “守正创新” 的发展理念有了深刻理解。离开体验馆时,夕阳透过窗棂洒在茶席上,杯底残留的饮品映出细碎光斑,彰显着黄茶文化的传承与活力。
今日岳阳黄茶深度体验之旅,不仅让实践队从市场、文化、体验多维度读懂了黄茶产业,更深刻体会到:传统茶文化的传承,既要守住“老祖宗的智慧”,也要敢于“用新方式说话”。而这份感悟,也将成为队员们助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