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2025年6月25日电】"这盏煤油灯见证了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它告诉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鲁山县革命纪念馆,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讲解员正手持文物,为参观群众讲述背后的红色故事。近日,该校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心暖桑榆"服务队创新采用"文物活化+情景体验"模式,让红色教育焕发新活力。
沉浸式体验让历史"活"起来
服务队精心策划"五个一"红色教育套餐:观看一部革命短片、聆听一个英雄故事、体验一次挑粮行军、学唱一首红色歌曲、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在抗日英雄故居,队员们还原"挑灯夜战"场景,邀请老人讲述亲历的战斗故事,并录制"红色记忆"微视频。"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理解。"队员王磊感慨道。
数字技术赋能红色传承
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运用3D建模技术复原革命遗址,开发"扫码听党史"小程序。在村文化广场,老人们通过手机扫描展板二维码,就能收听用当地方言讲解的党史故事。"我眼睛不好使,但耳朵灵着呢!"75岁的张大爷对这种"听得见"的学习方式赞不绝口。
红色教育结出实践硕果
活动期间,服务队累计开展红色宣讲15场,覆盖群众500余人次,制作的"红色鲁山"数字档案被当地纪念馆永久收藏。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大学生们用青春创意让红色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据悉,团队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打造可持续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