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钢城寻火:北科学子探访攀枝花钢铁精神

    时间:2025-08-11     阅读: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薪火钢途铁韵花城调研寻访实践团
2025年7月22日至8月4日,北京科技大学薪火钢途铁韵花城调研寻访实践团的10名师生奔赴四川攀枝花,开展为期1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探寻钢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深入三线建设遗址、钢铁企业及城市地标,通过实地走访、人物访谈、成果创作等方式,解码这座“钢城”背后的精神密码。
实践团首站走进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泛黄的建设者家书、锈迹斑斑的施工工具、“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标语横幅,将成员带回上世纪60年代数十万建设者扎根深山、开荒建厂的激情岁月。在兰尖故事博物馆,老矿工李建国的讲述让历史变得鲜活:“当年腰系麻绳下矿洞,矿灯就是太阳,多出一吨矿,心里就多一分底气。”这些带着体温的记忆,被队员们一一记录,最终汇编成万字《三线建设故事集》。
在攀枝花城市原点广场,实践团架起摄像机,与乘凉的老街坊围坐闲谈。“当年住‘干打垒’房子,下雨漏得能接半盆水,但听着钢厂的汽笛声就踏实。”居民王秀兰的话,道出了钢城百姓与钢铁工业的共生情愫。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叙述,成为实践团微电影《钢与铁的告白》的核心素材,片中矿灯微光与老人泪光交织的镜头,上线后引发数千网友共鸣。
走进攀钢集团钒物流园区,传统钢铁工业的“硬核”形象被智能车间刷新:中控室电子屏上,绿色冶炼数据实时跳动;无人运输车队穿梭厂区,粉尘排放较十年前下降62%。实践团结合调研数据完成的《攀钢绿色发展实践报告》,详细分析了老工业基地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领域的转型路径,为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样本。
14天的实践中,团队还设计出系列文创产品:钥匙扣上“三线建设”字样搭配钢厂剪影,明信片印着博物馆与现代钢城的对比图景,表情包里“硬核”工人形象憨态可掬。通过20篇推送、15条短视频,这些成果在网络平台累计获得1.2万次浏览,让更多人了解到攀枝花从“不毛之地”到“百里钢城”的蜕变史。
“我们寻到的不仅是炼钢的炉火,更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其中一个实践团成员说。此次攀枝花之行,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更激励着他们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用奋斗续写工业强国的新篇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总结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