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青岛农业大学“烛梦园光”实践团赴重坊实践圆满完成

    时间:2025-08-20     阅读: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烛梦园光”实践团
       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青岛农业大学 “烛梦园光” 实践团赴重坊实践队于 7 月 25 日至 8 月 15 日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重坊镇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当地特色资源与文化底蕴,结合专业所长开展校地对接、安全培训、实地调研、墙绘设计及支教服务等工作,为推动重坊镇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童心筑梦启智慧,生态支教润心田
        7 月 28 日至 29 日,重坊镇联合实践团举办以 “绿色乡村” 为主题的暑期支教小课堂,吸引百余名小学生参与。志愿者们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设置了三大特色课程:“水彩绘童心” 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激发创造力与审美能力;可持续发展课堂以故事与游戏形式普及环保理念;植物认知实践结合园区植物开展生态教育。
在课堂上,队员们通过案例分析、互动问答引导孩子们理解生态知识,并在 “植物水彩绘画” 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色彩描绘自然,将环保意识融入艺术创作。此次活动不仅拓展了儿童视野,也为高校团队深入基层教育提供了契机,推动了校地常态化教育帮扶的深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动能。
实地调研奠基础,产业发展添活力
  重坊镇拥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特色产业,风景秀丽的中华银杏园就坐落于这座小镇上,当地政府结合银杏园与文旅发展,计划打造独具重坊特色的旅游圣地。
7 月 30 日,实践团随当地团委赴中华银杏园开展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对园区的植物配置、场地利用及景观小品等进行详细记录与评估,结合专业设计规范与要求,对银杏园场地内的植物景观进行了优化,队员发现银杏园内滨河地区景观欠佳,缺少滨水活动空间,因此成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利用专业软件进行了驳岸设计,为银杏园景观优化贡献了专业智慧。
重坊镇拥有柳编非遗技艺,通过与团委的交流,队员们得知当地帽子产业颇具规模,因此文创部队员结合银杏叶、柳编技艺的草帽为当地设计了特色的文化IP形象“杏福小子”黄色的古代衣衫搭配着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手中拿着代表性的银杏叶,头上戴着柳编草帽,迎合了当地的特色产业与景观元素,受到了政府的采纳与认可。
 

 
寻红色资源印记,叙红色故事征程
重坊镇隶属郯城县,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八路军临郯独立团在郯城县建立,为开辟鲁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在八路军与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下,1939年重坊镇获得了解放,后来知青下乡,一位位满怀壮志的青年来到了这里为当地发展做出建设性贡献,为纪念那一段光辉历史与英雄事迹,当地建立了重坊镇抗日战争纪念馆与知青馆。
7月31日,实践团赴宋园村知青馆开展主题实践学习活动。在村支书徐止群的引导下,队员们参观了"知青历史""知青物件""知青场所还原""知青精神"等展区,通过泛黄的老照片、磨损的劳动工具和手写的知青日记等实物展品,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真实场景。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知青们"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和"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理想,表示要以先辈的奋斗精神为指引,将所学知识融入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8月1日,正值建军节,实践团赴临沂市郯城县重坊抗日战斗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成员们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各主题展厅,通过历史图片、实物展品及文字资料,系统学习重坊地区抗日军民的英勇斗争历程。馆内陈列的大刀、作战文件、军号等实物,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的艰苦环境。实践团成员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通过线上宣传等方式传播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与三农工作实践。
 
艺术赋能乡村美,文化墙绘展新颜
重坊镇政府已致力于建设和美乡村多年,力求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实践队员们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当地需求为重坊镇绘制文化墙绘,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重坊镇拥有着红色文化与当地特色的人文风俗,在沟通商议后确定以党建、和美乡村、廉洁法治为主题设计墙绘方案,在初期,墙绘组成员共设计了15版方案共计430平米的墙绘方案,为当地提供多元选择,在完成设计稿后,8月1日至8月15日,团队成员完成了倪村、林孟场、重坊镇中心中学的五面墙面共计120平米的墙面,团委和当地居民给予了团队成员大力支持,是一句句鼓励的话语,是一张张搭好的防雨布亦或者是组建的脚手架,都体现着当地人民的淳朴与热情,这些都深深感染着队员们,虽然只有短短十余天的相处,但是情谊与温暖将会永远留存在彼此的心中。

    和美乡村的建设征程道阻且长,精神文明建设则是支撑其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柱。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 “聚焦精神文明,涵养乡村气质” 为行动指南,在乡村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让乡村焕发更夺目的时代光彩,绘就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壮丽图景。(通讯员 陈顺正 王越超)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总结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