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绿色低碳理念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培养未成年人的环保意识与实践能力,2025 年 8 月 13 日下午,皖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医航实践团队携手滁州市南谯区文昌花园社区,共同开展 “旧物循环,如春新生” 主题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通过理论讲解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感受资源循环的意义,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讲解活动内容。王晶晶供图
活动现场,实践队员首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开垃圾分类知识科普。他们结合精心制作的宣传手册,向孩子们详细阐释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并用 “垃圾回家” 的比喻帮助孩子们理解分类逻辑。“塑料瓶如果回到‘可回收物’的家,就能变成新的瓶子、衣服,就像小朋友们换了新衣服一样漂亮。” 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频频点头,不少孩子还主动举手分享自己在家中分类垃圾的经历。

图为实践队员教导孩子们做手工。史晨韵供图
理论讲解结束后,“废品变身” 手工环节成为全场焦点。实践队员们提前收集的废弃塑料瓶、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被整齐分发,孩子们在队员的引导下开启创意之旅。有的孩子专注地将塑料瓶裁剪成花盆形状,用彩笔描绘出彩虹图案;有的则合作将多个瓶子组合成 “小火车”,用瓶盖做车轮;还有的在瓶身贴上卡通贴纸,改造成专属储蓄罐。过程中,队员们巡回指导,及时提醒使用工具的安全注意事项,并不时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点赞。现场笑声、讨论声此起彼伏,原本被丢弃的废品在孩子们的巧手下焕发新生。

图为同学们认真制作手工用品。沈蝶供图
“这是我做的机器人,它的身体是塑料瓶做的,以后我再也不乱扔垃圾了!” 活动尾声,一位小男孩举着自己的作品向大家展示,稚嫩的话语中透着满满的成就感。随后,全体参与者手持手工成果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孩子们的灿烂笑容与队员们的欣慰神情。

图为活动结束后集体合照。史晨韵供图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皖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 “三下乡” 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航实践团队负责人表示,青少年是环保理念传承的关键群体,团队希望通过此类寓教于乐的活动,让绿色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未来,团队将持续探索环保宣传新形式,走进更多社区与学校,以青春力量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