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岗上实践悟真知,数智兴农创未来

    时间:2025-08-24     阅读:
    来源:张圆巧、王品正/岗上数智兴农团/江西财经大学

  为深挖改革精神时代内涵,探索数智赋能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7月14日,江西财经大学“岗上数智兴农”实践团奔赴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开展了一场为期七天集寻访改革印记、参与农事劳作、探索数字兴农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实践行动。师生们重走改革之路,深入田间地头,对话历史亲历者,在躬身实践中体悟小岗精神,于广袤田野间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溯源精神

  追寻小岗精神,要从历史现场开始。队员们来到大包干纪念馆,推开厚重的木门,泛黄的“生死契约”复印件在灯光下格外醒目,上面十八个红手印鲜红如血。“1978年12月,在饥饿和寒冷的逼迫下,十八位村民秘密签下这份契约,决定将集体土地分到户,搞‘大包干’。”讲解员深情地说,“当时他们冒着坐牢的风险,只为能吃饱饭。”展柜里,锈迹斑斑的农具、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定量供应的粮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艰难岁月。在沈浩纪念馆,队员们被“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的事迹深深打动。墙上的照片记录着沈浩在小岗村的点点滴滴:和村民一起修路、在田间查看庄稼、为村里的孩子辅导功课......

  历史的回响不仅存在于展馆,更在鲜活的演绎中延续。《1978:十八个红手印》情景思政课分为15分钟的主剧目和《鼓落天涯》《我等你回来》《守不住的粮仓》3个行进式小剧目,16名演员在小岗村“当年农家”景点不同院落同时演出,它生动再现了大包干前夕食不果腹的困境更展现了带头人冲破困境、寻求自强的那份勇气与决绝。最震撼的是十八双冻得通红的手在“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的瞬间——笔尖的沙沙声、印泥的闷响,每个手印都敲击人心。当“领头人”举起契约说出“我们担着”时,全场动容。这场没有华丽道具的演出,以最真实的情感复刻了绝境中的破釜沉舟,彰显了中国农民推开改革之门的担当。

  图1沈浩纪念馆研学 

  与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老先生的访谈,是实践中最触动人心的环节。作为"大包干"十八位带头人之一,严金昌老先生用布满老茧的手指着契约复印件说:“当年按下红手印,就图个‘能吃饱饭’。种子不够就东家借西家凑,农具坏了就敲敲打打接着用,可大伙心齐,再难也敢往前闯。”谈及如今的乡村振兴,老人眼里闪着光:“现在条件好多了,但那股‘敢闯’的劲儿不能丢啊。年轻人有文化、有想法,更要敢试,种粮能致富,搞乡村旅游、做电商也能致富,只要是为了乡亲们好,就大胆去干!”对小岗精神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敢冒险”和“单打独斗”的层面,它更本质的内涵,在于“为民生”的初衷,以及“同心协力”的合作精神。

躬身实干

  读懂小岗精神,更需要亲身实践。走入小岗村实践基地的豆田,队员们已戴好手套,今天的劳动实践是为豆田除草。"杂草抢养分,得连根拔才除得干净。"李大叔示范着动作,队员们弯下腰学起来:左手扶住豆苗,右手攥住杂草根部用力拔起,再将杂草归拢成堆。正午的阳光逐渐变得炽热,晒得皮肤发烫,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滴进泥土里,在地面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才体验两个小时就累得直不起腰。"一位队员甩了甩酸痛的手臂说,"很难想象当年村民们靠人力耕种几十亩地的艰辛,更难想象他们在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还能有勇气按下改变命运的红手印。"这次劳动实践让大家对"埋头苦干"有了更立体的理解,队员们纷纷表示,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需要像当年的小岗人一样,把力气用在实处,用汗水浇灌乡村发展的希望。

  走进小岗村的农家院落,队员们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发展。一位老爷爷兴奋地向队员们介绍:“2024年,咱们小岗村入选了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而且这些年,村里连续8年为咱们村民分红,加起来都超过2000万了,教育、医疗、文化等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从衣食住行的改善到村里基础设施的升级,村民们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如今生活的满足。队员们一边认真记录,一边忍不住追问细节,在互动交流中,真切感受到小岗村在乡村振兴浪潮中的活力,也对“民生为大”有了更具体的认知。

探索创新——在数智实践延续初心

  新时代的小岗精神,正通过产业创新焕发新生。实践团来到匠心葡萄园,一排排葡萄架上挂满藤稔、夏黑等优质品种,瞬间抓住队员们的目光。"我们采用科学的田间管理方式,确保每颗葡萄品质。"负责人介绍道。队员们跟随工人学习土壤检测、葡萄采摘,“每一颗葡萄都凝聚着汗水,也承载着希望!”队员们深有感触。如果说葡萄园展现的是传统农业的精细化管理,那么盼盼食品基地则展示了现代农业的产业化规模,“作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盼盼五年来深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将当地优质原料加工成特色产品。”负责人介绍到。如今,这一"以工促农"模式正面向全国推广,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动能。从匠心葡萄的精细种植到盼盼的全链加工,小岗村正通过"品质提升+产业融合"的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实践团走进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从稻谷清理、浸泡、蒸煮,到成品包装的全产业链流水线,勾勒出“农业+工业”融合图景。车间里,负责人详解:“从田间收稻,到加工成即食蒸谷米,我们打通全环节,把稻谷‘吃干榨净’。”全链加工不仅提升了稻谷的附加值,还带动周边稻谷种植户稳定增收。随后,实践团来到甲鱼养殖基地,在育苗棚里,负责人张宁介绍:"明年实现苗种自产后,仅运费每年就能节省十余万。"夕阳西下,投喂的饲料激起塘中金甲翻涌,张宁信心十足:"要像当年小岗人那样敢闯敢试,把育苗、养殖、电商全链条攥在手里,让好产品走出深巷!"队员们认识到,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将敢闯敢干的精气神与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思路相结合,通过补齐数字短板、构建产业闭环,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

  经过数日企业参观实践,实践团来到小岗村电商直播基地,一场热闹的直播助农活动拉开帷幕。队员们与村民密切配合,对着镜头热情地向网友们介绍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包括小岗黄桃干、小岗蒸谷米等。直播过程中,成员们不仅详细讲解产品的特点和优势,还分享了在小岗村实践的见闻和感受,让网友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直播间里互动频繁,订单不断增加,有效拓宽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图2 参观盼盼企业

  为期数日的小岗村实践之旅,让队员们深刻感悟到小岗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力量。从场馆研学的精神溯源到前辈寄语的奋进指引,从田间地头的劳动体验到农家院落的真情交流,从企业创新的探索学习到直播助农的青春担当,每一处场景都生动诠释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内涵。“小岗精神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藏在村民的笑容里、老人的故事里、土地的馈赠里。”实践团队长在总结会上说。未来,队员们将带着这份收获,把小岗人的闯劲、干劲融入青春奋斗,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3团队合影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总结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