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薪火传四海,青春助力暖休宁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战略,彰显新时代中医药青年的使命担当,2024年8月16日至8月20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岐黄暖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15人,奔赴风景秀丽的古徽州所在地——黄山市休宁县,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传承中医药文化,服务百姓健康”为核心,将专业所学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广泛的社会好评。
一、 追寻红色记忆,筑牢信仰之基
实践队首站来到了休宁县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石屋坑革命旧址”。这里曾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驻地和皖浙赣省委常驻地。队员们行走在青山绿水间的红军路上,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聆听当地老党员讲述烽火岁月里的感人故事。在红军夜校旧址前,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守信仰、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这一段红色之旅,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溯,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坚定了队员们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基层群众的理想信念。
二、 发挥专业特长,服务百姓健康
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基层群众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服务队在休宁县海阳镇盐铺村设立了临时中医健康服务点。基础诊疗与健康筛查:队员们为前来咨询的村民提供了免费的血压、血糖测量服务,并耐心询问他们的健康状况,建立了简单的健康档案。中医特色疗法体验:我们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专业特色,为患有颈肩腰腿痛的村民提供了推拿、艾灸、耳穴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艾灸的温热、推拿的舒筋活络,让村民们连连称赞,真切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连日来,服务点累计接待村民超200人次,发放防暑降温常用药品及健康宣传资料150余份,用实际行动将中医药的健康关怀送到了村民家门口。
三、 传承中医药文化,播种青春希望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实践队特别关注乡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中医药文化小课堂:在盐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队员们为放假在家的孩子们开设了生动有趣的“中医药文化小课堂”。通过讲述《神农尝百草》等故事、展示常见中药材标本、制作中药香囊等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中医药文化的浓厚兴趣。传统保健功法教学:清晨,在村里的文化广场,队员们带领村民和孩子们一起练习“八段锦”。一招一式,轻柔缓慢,松紧结合,大家在一呼一吸间感受着传统功法的神韵,成为了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 深入田间地头,感悟乡村振兴
实践期间,队员们还深入休宁县的茶山竹海,走访当地农户,了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国家乡村振兴政策为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从乡亲们淳朴的笑容和热情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价值,更加懂得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含义。
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短暂却充实。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的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休宁大地,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百姓,用青春热情传播中医药文化。我们不仅将所学回馈于社会,更在实践中学到了书本之外的知识,提升了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此次休宁之行是一次学习的旅程、一次奉献的旅程,更是一次成长的旅程。它坚定了我们作为中西医结合学子“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信心与决心。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和感悟,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将来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