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映长山,茶香十里”。长山村,地处扬州西陲,是一座拥山抱水、绿意盎然的丘陵村落,素有“十里长山”之美誉。这里农业形态多元,六百亩茶园更是承载着悠远茶香与人文积淀。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人居环境美化与生态文化传播成为重要课题。为进一步美化乡村环境、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8月25日,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丹青染乡韵”实践团前往仪征市长山村,开展生态主题墙面彩绘工作,以画笔为媒,绘生态于墙,用实际行动参与乡村建设,书写“绿蕴长山,茶生富韵”的乡村新篇章。
实践团成员于长山村村委会 孙博摄
第一章:绿笔绘乡——从纸间草图到墙间风景
墙绘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次融合环境感知、空间设计与公众沟通的综合实践。在活动前期,实践团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查阅长山村地域文化资料,了解当地自然风貌与民俗特色;结合资环学科背景,聚焦“生态和谐、乡村宜居”主题进行图稿设计,确保画面内容科学准确、视觉表达清晰生动;购买相关物资,以便团队后续工作的进行。实践团还特别注重材料的环保性,选用水溶性环保涂料,降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真正做到生态友好式创作。每一处配色、每一根线条,都不只是美的表达,更是对生态理念的实践诠释。
第二章:首日启幕——山水有境,落笔有神
8月25日上午,实践团抵达长山村。在村干部的热情接待与引导下,队员们初步勘察村内主要道路沿线墙面,最终选定村口一面长约25米的白色墙体作为创作载体。该区域人流量较大、视觉焦点突出,非常利于生态主题的传播。确定墙面后,团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依据前期设计的图稿,队员们有序分工展开作业。尽管天气炎热,实践团成员依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绘制工作。从晨光初露到夕阳西下,一笔一画皆认真,一抹一染见匠心。原本素净的墙面逐渐生动起来。
生态彩绘进行时 孙博摄
首日工作结束时,右侧墙体的主体图案已初步显现。团队复盘当天工作,优化流程,并针对第二天任务进行再分工,力求高效优质完成全部绘制内容。实践团将继续推进剩余墙面的绘制与修饰工作,加强对已完成区域的维护与细节完善,确保整体风格统一、视觉效果持久,为长山村乡村振兴与文化提升贡献青春力量。
8月25日彩绘成果 孙博摄
第三章:二日深化——共绘共生,绿意渐浓
8月26日,实践团再接再厉,依据前日经验进一步优化协作模式。团队兵分两路,同步推进两项任务:一组成员专注于左侧待绘制区域,进行底色涂刷与大体块铺色,为后续绘画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针对右侧已绘墙面,细致开展细节补充与色彩优化,确保画面层次更丰富、生态主题更鲜明。
8月26日左侧彩绘成果 孙博摄
8月26日右侧彩绘成果 孙博摄
绘制过程中,成员们精准把控颜料调配与笔触运用,将生态元素的灵动与乡村风貌的质朴巧妙融合。接下来,实践团继续锚定目标,稳步推进剩余墙面彩绘,并对已完成区域开展全面检查与微调,力求以高质量的彩绘作品,为长山村注入生态文化活力,切实服务乡村振兴。
第四章:终章成卷——以专业之心,成绿水青山之卷
次日一早,实践团成员早早集合,延续高效协作模式,集中精力推进整体绘画。成员们默契配合,精准把控画面构图与色彩基调,将生态元素与乡村景致的融合度进一步提升,快速完成了剩余墙面的整体绘制,为后续细节优化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主体绘制进入尾声,实践团转入全面检查与微调阶段。队员们沿墙面逐段排查,从轮廓线的流畅度到色块的边界精度,从色彩饱和度到整体视觉平衡,均进行细致调整。随着最后一道工序完成,原本单调的墙面彻底焕然一新。整幅墙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融合长山村本地自然元素与田园意象,既展现了乡村的生态之美,也传递出环境保护的深刻内涵。墙绘完成后,路过村民驻足观赏,对完整墙绘作品的视觉效果与生态内涵给予高度评价,“共建生态乡村”的氛围愈发浓厚。
墙面整体绘画 夏一鸣摄
彩绘右侧成果 夏一鸣摄
彩绘左侧成果 夏一鸣摄
彩绘团成员合照 夏一鸣摄
第五章:实践回响——绘的是墙,筑的是心
从8月10日到28日,“丹青染乡韵”宝应生态彩绘实践团执笔为媒,将专业所学与生态理念绘入宝应的乡野墙垣。他们巧妙地把学科知识转化为视觉语言,通过墙绘实现了生态科普与美化乡村的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墙绘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种空间设计与环境教育的创新形式。同学们通过这次实践,不仅提升了专业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与社区沟通,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对参与学生而言,这次实践是一次难得的成长经历。
此次墙绘活动也为长山村带来持续价值。这些生态主题墙绘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还将成为村里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未来将组织村民和学生参观学习,进一步扩大生态理念传播效果。
“丹青绘不尽,乡韵永流传。”资环学院“丹青染乡韵”宝应生态彩绘实践团以画笔为媒,以墙面为纸,将生态理念绘入乡村肌理,用青春智慧服务乡村振兴。这次实践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让艺术赋能乡村,让生态融入生活。这既是资环学子的专业追求,也是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一幅墙绘,一方天地,一路实践,一曲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正在长山村悄然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