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陕国职“智绘乡驿 青链乡旅”实践团:利用数字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5-09-08     阅读:
    来源:"智绘乡驿·青链乡旅"实践团

 陕国职“智绘乡驿 青链乡旅”实践团:利用数字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推动数字赋能乡村文旅发展与文化传播,提升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师生们将目光投向广袤乡野,以脚步丈量发展脉络。2025年7月,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绘乡驿·青链乡旅”社会实践团队奔赴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深入蔡家坡、栗园坡、站马、阿姑泉及下庄五个村落。团队以“数字文旅”创新模式为核心,围绕资源调研、全景采集、后期制作与手绘、宣传推广四大环节,开展了一场集走访、拍摄、创作、传播为一体的大学生实践活动,用科技与创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
 

深入调研,绘制乡村资源图谱

在赴乡村开展现场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团队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并系统梳理了新闻报道、政府公示、地方志与相关文献等资料,初步建立起村情资料库。团队同时制定了详细的调研问卷与采访大纲,明确将采访四类重点人群——村干部、本地居民、返乡青年与游客代表,以确保信息采集的全面性。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分组行动,与村干部面对面交流村庄规划与产业发展思路,向本地居民探访乡村历史与民俗文化,聆听返乡青年的创业故事和乡村产业经营者的经营历程,收集游客对文旅体验的真实反馈。与此同时,成员们利用拍照、录音与笔记的方式完整记录一手资料,并对各类文化资源、自然景观、产业形态进行现场勘察与定位,调研成果形成了详细的乡村资源清单,并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制定了数字化表达方案,为后续拍摄与制作提供了精准参考。
 

数字助力,打造全景导览

基于对前期成果的统筹,团队确立了“图文导览 + 全景地图 + 视频传播”的多维呈现思路,进行系统化地拍摄。团队将无人机航拍、全景相机拍摄与脚本化分镜相结合,合理安排机位与镜头顺序,反复打磨、精益求精,确保影像的完整性与观赏性。
 
在蔡家坡村,摄制组围绕美术展馆、特色餐饮等代表性场景进行精准拍摄;在栗园坡村,聚焦知青楼等富有历史温度的地标;在站马村,则深入茶社与田园,记录农文旅融合的生动景象。整个拍摄过程不仅捕捉自然风光与文化地标,更凝聚了非遗技艺、乡村记忆等人文温度。通过全景画面、地图标记和风土人情结合的方式,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数字化导览,也让村民的家乡记忆通过影像被更多人看见。
 

后期制作呈现数字成果

围绕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实践活动通过深度整合航拍影像、地面全景与高质量照片,完成重点区域的全景数字化制作,并在全景导览中嵌入消费推荐及、用户评价等互动功能,以此完成乡村旅游的便捷性和体验感。
 
 
在内容设计方面,团队绘制资源点图标和原创乡村文旅手绘地图,融合手绘、摄影作品与地图标注功能,提升视觉识别度与导览便捷性。此外,团队注重挖掘文旅资源背后的历史与情感价值,将村庄记忆、民俗故事与时代变迁融入内容体系,结合航拍全景、地面影像、语音导览与电子地图等多媒体形式,打造具备深度体验感的数字窗口。此外,团队还嵌入了导航指引、消费推荐及大众点评等多项互动功能,方便游客规划路线、选择服务并获取真实反馈,极大丰富了数字导览的实用性和体验感。让远方观众也能“沉浸式”感受乡村之美,提升乡村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温度。
 

持续深耕,拓展家乡实践

集中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返回家乡,继续践行数字化文旅助力乡村振兴的理念。他们拍摄本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地标与民俗特色,策划专属的数字全景地图与宣传视频,致力于实现数字文旅助力乡村振兴的延伸与扩展。
 
 
这些行动不仅实现了“实践成果向家乡辐射”的目标,也进一步构建了“人人参与、处处传播”的共享式乡村振兴路径。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展数字文旅内容库,推动实践成果长期化运营,打造一个可持续、可推广的乡村数字传播样板。

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智绘乡驿·青链乡旅”团队以数字技术为载体、以青年创意为驱动,在探索乡村旅游数字化表达路径中,实现了科技、人文与地方实践的有机融合。团队师生用脚步丈量田野,以影像记录乡村,以艺术描绘乡村,在一帧帧画面中呈现乡村魅力,在一次次实践中回应时代呼唤。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锤炼了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也为乡村地区的文旅宣传提供了创新模式。未来,团队将持续聚焦乡村文旅数字化转型与传播创新,以“智绘”赋能乡村,以“青链”连接城乡,让更多人看见中国乡村的美丽图景与发展新貌。
 
 
三下乡总结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