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林启未来,益童前行”:北林大学子赴金寨全军乡开展暑期支教实践

    时间:2025-09-10     阅读:
    来源:林启未来,益童前行
2025年盛夏,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林启未来,益童前行”实践团队,怀揣热忱与理想,奔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全军乡,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周的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本次实践以梁山村留守儿童为核心服务对象,旨在通过多元化的课程与深度陪伴,拓展孩子们的知识视野,丰富其精神世界,并深入调研乡村教育现状。活动取得了预期成效,成为一场双向赋能、温暖深刻的青春征程。

一、 精心筹备,深入调研,奠定活动坚实基础

活动伊始,团队与全军乡政府及梁山村委进行了深入对接。通过筹备会与实地踏勘,团队迅速掌握了村内90余名留守儿童的年龄结构、教育状况及实际需求,深刻认识到当地面临的师资与资源短缺问题。据此,团队明确了“以陪伴关怀为主,以启发兴趣为先”的行动方针,结合专业特长,精心设计了涵盖自然、人文、艺术、体育的课程体系,并制定了详细的安全预案与走访方案,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多元课程,启迪心智,拓展视野激发梦想

本次支教的核心在于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启发性课程。我们摒弃单向灌输,强调互动体验与趣味探索。
在 “自然探秘” 中,孩子们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结构,近距离接触昆虫标本,惊叹于自然世界的精妙,学会了用科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在 “创意飞扬” 的美术与诗歌拼贴课上,天马行空的想象被赋予形态,“会飞的房子”和独一无二的拼贴诗,是孩子们创造力和内心世界最生动的表达。
在 “人文回溯” 的历史与语文课上,孩子们穿越春秋战国,化身历史人物进行剧本演绎,在朗朗书声和辩论思辨中(如“结局重不重要”),感受着文字与思想的重量。
在 “科学奇趣” 的彩虹实验室里,棱镜分光、碘钟反应等神奇现象,将抽象的科学原理化为直观的视觉盛宴,点燃了好奇与探索的火花。
尾声的 “古文炼金所” 与集体朗诵《少年中国说》,更让千年文脉与时代强音交融,激发了少年的壮志豪情。每一堂课,都旨在点亮一盏求知的灯,守护一份珍贵的想象力。

三、 暖心陪伴,深度走访,践行青年责任担当

除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深度家访与日常陪伴是本次实践的另一重要维度。队员们走进孩子的家庭,倾听他们的烦恼与梦想,了解他们真实的成长环境。从初时的拘谨到敞开心扉,孩子们的变化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情感上的关注、耐心的倾听和真诚的鼓励,其重要性不亚于知识的传授。我们努力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在操场的游戏中,在课后的交流里,给予他们温暖的陪伴。这个过程,也让每一位队员更深切地理解了“责任”二字的含义,践行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四、 成果丰硕,双向赋能,共赴未来山海之约

本次支教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全军的孩子们而言,这是一次视野的开拓、自信的提升和快乐的体验,他们在发现、创造和思考中收获了成长。对于实践团队而言,这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能力的淬炼。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求知的眼眸、无限的创造力,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重新审视学习的意义、青春的价值和责任的分量。这是一场真正的双向奔赴与共同成长。

离别不是终点,而是新旅程的起点。车窗外挥动的小手与教室墙上的“奔赴下一场山海”相互映照,寓意深远。本次“林启未来,益童前行”支教活动虽已结束,但它所播下的种子正在萌芽。未来,团队将继续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总结沉淀经验,探索可持续的帮扶模式,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发展贡献绵薄的青春力量。
三下乡总结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