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抗战爆发八十八周年之际,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一行赴山东枣庄台儿庄区,围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深度调研与社会实践。通过实地参观、专业讲解、现场体验与多方访谈,团队系统考察了台儿庄大战遗址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并结合青年视角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建言献策。

一、重返历史现场,沉浸体悟抗战精神
台儿庄大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场重大胜利,极大振奋了民族抗战士气。团队首先来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在庄严的历史氛围中,通过千余幅珍贵图片、数百件实物展品以及动态沙盘、光影还原等现代布展方式,全面回顾了战役全过程。特邀讲解员生动讲述了战役中池峰城师长“断桥明志”、敢死队夜袭日军等震撼事迹,再现了当年“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的惨烈巷战与肉搏战,令同学们深受触动。

随后,团队走进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现存弹孔墙、旧火车站遗址、残存民居等战争痕迹真实可见。触摸墙体上密集的弹孔,同学们仿佛穿越回那个血与火的春天,深刻体会到抗战的艰苦卓绝和和平的来之不易。“历史不在书中,而在这些真实的遗存里”,一位队员在实践手记中这样写道。

二、聚焦保护与开发,总结“红古融合”新模式
团队重点调研了台儿庄大战纪念场域的运营管理模式与社会经济效益。目前,纪念馆内部展陈科技感强、叙事脉络清晰,专业讲解服务优质,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遗址公园注重原真性保护与生态维护,与复建的台儿庄古城相互呼应,形成“以红带古、以古衬红”的文旅格局。
当地依托“大战故地·江北水乡”双品牌,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与古城文化、运河文化深度融合,开发了多条主题旅游线路,有效带动餐饮、住宿、交通和文创产业发展。团队访谈多位本地商户和居民,了解到红色文旅切实增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为老区注入了新活力。
三、建言红色赋能,探索振兴新路径

基于实地观察和集体研讨,团队从青年视角出发,提出多项发展建议:
1. 推动内容提质与形式创新,加强对平民口述史、战役国际影响等深度挖掘,引入VR/AR、沉浸式剧目等体验项目,增强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
2. 强化区域协同,联合周边红色文化、乡村生态、民俗非遗等资源,共同打造鲁南苏北“红色文化走廊”;
3. 拓展“红色+研学、培训、文创、生态农业”等融合业态,开发战史绘本、英雄人物盲盒、主题农品等衍生品,打造可持续IP产业链;
4. 加强校地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定向培养策划、运营、解说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四、砥砺青年担当,践行强国有我使命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堂行走的爱国主义思政课,更是一次深刻的国情教育。队员们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乡村振兴的信念。“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将台儿庄精神带回校园、融入学习,未来以实际行动参与地方建设,把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