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古镇智慧,探索乡村振兴
时间:2023-08-27 关注:
追寻古镇智慧,探索乡村振兴
7月2日-7月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寻乌万家,唱响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通过文献收集、实地调查、采访当地群众的方式,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乌镇的历史、文化与发展,感受乌镇的文化魅力,总结乌镇智慧,领略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巨大成就。
近些年来,国内以乌镇为代表的主题文旅小镇发展迅猛。从2007年乌镇西栅建成开放,乌镇景区年旅客量超过90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近20亿,复游率提高至惊人的40%左右,以乌镇为模板的“乌镇模式”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作为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地,乌镇持续蓬勃发展。乌镇为何如此深入人心?乌镇为何能够在众多古镇中脱颖而出?乌镇智慧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宝贵经验是什么?怀揣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了乌镇面前。
我们在乌镇度过了三天,追寻心中的答案。抿一口香茶,品着江南水乡的美景,感受着当地的传统文化。虽然这里充满了商业气息,但却也盖不住江南古镇的风韵。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本土与世界相交融,我想这就是乌镇为中国乡村振兴交出的完美答卷。
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乌镇的一砖一瓦都散发着岁月浸润过的年代气息,而众多古朴建筑下却是被予开发利用为商家或是客栈。漫步在古镇街头,心随步动。随着乡村经济被充分激活,乌镇才有了如今的面孔。乌镇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根基,更在于是一种对乡村文化和传统的保护和留存、继承和发扬。乡村振兴,难在乡村传统与时间进行对抗,难在以古镇抓住现代人的心。如何进行乡村文化传承和活化,如何将传统留在人们心里无疑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乌镇作为中国传统水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景观。高杆船技体现了当地人民与水乡环境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展现了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益大丝号至今还保留着缫丝、织锦的各道工序。这三天里,我们深入了解当地的织造、雕刻、印染等传统手工艺。参观工坊,观摩手工艺师傅的工作过程,了解他们的技艺传承和创新。同时我们还尝试参与一些手工艺制作活动,亲身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
诚如《乌镇是假的》文章中写道“乌镇是假的古镇,因为是假的,才有了弥漫整个古镇的恬淡气质;因为是假的,才有了充足的空间容纳与现代化接轨的度假酒店”。乌镇为何如此深入人心?答案也许是:的确,假如古人可以穿越来到今天的乌镇,一定会发现乌镇既熟悉又陌生。在山水田园之间可以使用WIFI;漫步小巷之中,不经意间就能看到网红直播;推门是江南水乡,回首便是舒适酒店。乌镇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修缮古建筑、传承传统手工艺、开展文化体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等活动,使得其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了吸引游客的宝贵密码,也打造出了一个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新兴旅游胜地。
二、文化与科技的结合
乡村振兴,优秀的文化是根基,科技的加持则是促进剂,二者相辅相成,方能行稳致远。而优秀的文化离不开那些认真负责、扎根乡村的人。不论是卖早茶的阿姨,还是进行民俗表演的大叔,都竭尽全力,带给旅客最美好的传统文化体验。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他们每天最快乐的时候,便是看到客人心满意足离去的背影。为此,他们不论付出多少都愿意。正是这份善良、这份心意使传统文化历经磨砺而不衰。
先进科技的加持则让这些人的心意让更多人知道。“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如今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将乌镇与许多大城市连在一起。一到乌镇,就可以领取到当地公交卡,打车随叫随到,景点触手可及。通过公众号,旅客足不出户即可对景区门票、客房进行预定,同时还可以浏览到当地传统文化的视频。当地的农业也搭上了科技快速发展的快车。当地特产例如三百酒、蓝印花布等也找到销路,促进经济腾飞。
古镇历史悠久,历经沉淀而不改的是人们善良负责的心和当地优秀的文化。通过飞速发展的科技,传统文化的美将传达到更多人的心里,经济腾飞的同时,各地民众的心也将连在一起。心心相印,人与人间相互理解,这便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所在。
三、本土与世界相交融
西栅景区的外侧坐落着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作为中国互联网外交的起源地,乌镇既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又发展了发达的互联网经济。通过互联网大会,乌镇向世界发出的“中国声音”深刻影响了网络空间的发展与治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同样的,乌镇互联网大会每年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科技企业、创业者和投资者,也为乌镇带来了丰富的创新资源。
不光在网络空间发展上,乌镇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文化之音。来到乌镇,绕不开的便是戏剧节。在戏剧节开展前,乌镇只有每年的5~8月才属于旅游旺季,而在2013年后,每年的十月中下旬乌镇戏剧节期间,世界各地的知名艺术家和观众慕名而来,创造了新的旺季,将乌镇打造成了一个国际化的艺术交流平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表演者齐聚乌镇,或是在街头,或是在乌镇的传统戏剧场,带来精彩的表演。乌镇戏剧节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表现出青年人独有的朝气活力,让更多外国友人爱上中国,爱上乌镇。
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至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上也吸引了极大的关注。因此乡村要振兴,就要放眼全球,立足本土文化,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同时积极寻求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视野和影响力。本土与世界相交融,将为乡村振兴战略锦上添花。
终于到了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了。我们明白了乌镇为何能够脱颖而出。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乌镇人的善良与坚韧守护住了传统,让传统文化伴随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上,乌镇友好沟通、积极行动,将各地人们的心连在一起,即使离开乌镇,却也从未离去;在本土与世界的融合中,乌镇展现出的是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大胆开拓,积极发声。
如今,乡村旅游已然成为出行热门,但是不少乡村却在资本的入侵下逐渐变味,农村人口流失、乡村文化衰败、环境污染等问题给乡村振兴带来了障碍。然而在商业兽性的冲击下,乌镇非但没有趋于萎靡,反而更加蓬勃发展。其他地区可以借鉴乌镇发展模式,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发挥自身优势,将文化与科技结合,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乡村振兴。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带来的巨变,如何将这种变化不断向好的方向进行下去就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我们将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其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科技力量,同时积极开展实践,为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挥手告别乌镇,我知道她已经存在于我的心中了。乡村振兴战略成就巨大,满怀希望,相信未来会更好。
作者:郭致远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