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兰理学子黔征行:致敬英烈 赓续红色精神

时间:2023-09-13 关注:

瞻仰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歌颂伟大革命英魂荣光。今天兰州理工大学“一路黔行”实践团来到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下瞻仰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而流血牺牲30万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地书写着“人走茶不凉 常怀感恩敬畏之心”这13个红色大字。

纪念碑高23米,主体以一支竖立的步枪为基本型,步枪的基部变型转折形成“犁”的形状,上面安放着汉白玉雕刻的和平鸽。革命烈士以枪为武器保卫家园,以梨为工具耕种故土,希望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图为兰州理工大学“一黔路行”实践团成员拍摄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照片 三下乡网通讯员 王芙蓉(供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艰难困苦的长征路上,有无数英勇牺牲的烈士埋骨他乡,但他们的英名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永垂不朽。 全体学生于纪念碑前致敬,向烈士们敬献花束并肃立默哀三分钟,告慰烈士忠魂,表达对烈士的无限哀思,默哀结束后,集体整齐地三鞠躬,向烈士献上最崇高的敬意。带队老师冯玉玺老师发言并强调,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努力拼搏,砥砺奋进,无愧于先辈的嘱托,无愧于党的关怀,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图为兰州理工大学“一黔路行”实践团瞻仰贵州人命战争纪念碑碑文  三下乡网通讯员 王芙蓉(供图)
 
纪念碑浮雕墙上雕刻着面对侵略者的暴行,贵州军民的愤慨犹如火山爆发,爱国主义激情和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为了不做亡国奴,各族人民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战行列。石碑上镌刻着“在民族危难之际贵州各族人民相应抗日救援的号召,数十万儿女奔赴抗日各个战场,同日军浴血奋战,以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业绩,后方同胞同仇敌忾,尽其所能,支援前线,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展现贵州人民的奉献爱国之心。”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了贵州籍抗日阵亡将士录前面,团队成员瞻仰着将士录,心中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经过15年征集,得到1474名英烈姓名及相关信息,镌刻在石碑上,供后人永久瞻仰纪念,他们是来自凯里,榕江,威宁,六枝贵州等地的英雄,他们当中最小的才十几岁,年纪青青的他们就无悔将自己短暂的生命奉献给祖国。有名的革命烈士的名字深深刻印在石碑上,而更多的无名英雄,他们默默的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更将感人的故事传递,将革命的精神传承。
 
 
  
图为兰州理工大学“一黔路行”实践队队员瞻仰贵州抗日救亡将士录 三下乡网通讯员 王芙蓉(供图)
 
 
烈士业绩照千秋,星星火炬指向前,千言万语表决心,革命遗志我继承。革命先烈无比伟大,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必要,这里是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回到学校后我们实践团队将继续传播爱国主义教育,永远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永远向我们的贵州抗日战争子弟兵致敬,将这里的故事讲述下去。因为只有铭记烈士们的精神,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为兰州理工大学“一黔路行”实践队队员在刘老师指导下学习爱国主义教育  三下乡网通讯员王芙蓉(供图)
 
站在纪念碑下,实践队队员王冰冰身为贵州本地同学感触很深“我们对着纪念碑深深地鞠了一躬,那代表着我们对先烈的敬畏,他们前仆后继,舍己为人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身为贵州的孩子,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铭记抗日精神,并将此精神传承下去。”
作者:侯玉星 王芙蓉 邓吉瑞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一黔路行”实践队
三下乡总结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