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展贵港风韵,传民族文化”微光志愿行社会实践总结

时间:2024-08-01     阅读:
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无限憧憬与对非遗文化的深切敬意,踏上了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的实践之旅。本次实践以“乡村振兴·青春笃行”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探索与实践,了解并推动“非遗+乡村振兴+云宣传”的融合发展模式,为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一、活动启航:梦想与责任的交汇
随着实践的号角吹响,我们一行青年学子满怀激情地踏上了前往贵港市的征途。在出发前,我们进行了详尽的规划与准备,明确了实践的目标与意义:不仅要深入了解贵港市丰富的非遗资源,更要探索如何将非遗文化与现代乡村发展相结合,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这份责任与使命,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我们不断前行。
抵达贵港后,我们首先与贵港市覃塘区莲藕产业链源忆莲的总经理夏良荣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夏老师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非遗古法藕粉技艺背后的故事与价值。他介绍道,古法藕粉不仅是覃塘区的传统特产,更是承载着当地人民勤劳与智慧的文化瑰宝。然而,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这一传统技艺正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危机。为此,夏老师积极探索“非遗+乡村振兴+云宣传”的发展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藕粉的品牌知名度,还带动了当地莲藕种植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在夏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亲身体验了古法藕粉的制作过程。从选藕、洗净、磨浆到晾晒、切片、包装,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汗水。我们深刻感受到,非遗技艺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延续与精神的传承。它教会我们尊重自然、敬畏传统、勇于创新,更让我们看到了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

二、油纸伞下的文化探寻:壮族非遗的璀璨明珠
随后,我们前往贵港市东方尚贤,拜访了壮族非遗油纸伞传承人韦军民老师。韦老师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精美的油纸伞画卷。他介绍道,壮族油纸伞不仅具有遮阳避雨的实际功能,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价值。每一把油纸伞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它们以竹为骨、以纸为面、以油为衣,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
在韦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并学习了油纸伞、竹编的制作过程以及工艺品。从选材、削竹、编织到糊纸、上油、绘画,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我们惊叹于韦老师对技艺的精准掌握和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更被他那种对传统手艺的执着与热爱所感动。通过这次亲身体验,我们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为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贡献力量的决心。

三、牛歌戏的魅力:广西濒危非遗的重生
离开东方尚贤后,我们前往贵港市平南县包公文化有限公司,深入了解并学习了广西濒危非遗——牛歌戏。牛歌戏作为广西地区独有的地方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然而,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牛歌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面临着濒危的困境。
在我们踏入贵港市平南县包公文化有限公司时,心中满是对牛歌戏这一濒危非遗项目的期待与好奇。不同于以往的观赏体验,这次我们有机会亲自参与到牛歌戏的教学中来。课堂上,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牛歌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其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牛歌戏不仅是一种地方戏曲形式,更是承载着当地人民情感与记忆的文化载体。随后,老师开始逐一教授我们牛歌戏的基本唱腔、身段动作以及表演技巧。从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到复杂的舞台调度,老师都耐心地一一示范,并鼓励我们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牛歌戏的独特魅力。它的唱腔悠扬婉转、情感丰富;身段动作则刚柔并济、富有韵律感。每一次的尝试与练习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牛歌戏的艺术内涵与文化价值。同时,我们也意识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与坚持。

四、宣讲之旅: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非遗文化,我们决定将前三项活动的图文及物料进行整理与总结,并前往贵港市荷美覃塘幼儿园、贵港市圣湖中学以及贵港市的艺术机构进行非遗宣讲。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非遗文化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青少年和市民朋友,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
在宣讲过程中,我们运用生动的讲解、精彩的视频和实物展示等多种手段,向同学们介绍了贵港市丰富的非遗资源以及我们在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们分享了自己在学习与体验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也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听众们被我们的热情所感染,纷纷表示要更加关注和支持非遗文化的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青春在乡村振兴中绽放
在实践活动的尾声,我们不禁对这段经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总结。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使命。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近距离接触,我们亲眼见证了他们对技艺的坚守与对文化的热爱,这种精神深深触动了我们,更加坚定了为非遗文化传承贡献力量的决心。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非遗+乡村振兴+云宣传”这一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非遗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通过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如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我们可以将非遗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云宣传的方式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并接触到非遗文化,增强了公众的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将这次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继续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我们将积极探索更多创新的发展模式,如非遗文化旅游、非遗研学旅行等,将非遗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非遗传承人的沟通与合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外,我们还计划将这次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整理与发布,通过撰写论文、制作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展示非遗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非遗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青春是短暂的,但青春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秉持“乡村振兴·青春笃行”的理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到乡村振兴与非遗文化传承的伟大事业中去。我们相信在青春的奋斗与奉献中我们定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南宁理工学院郑婷文 唐凯     来源:三下乡网
三下乡总结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