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共谋杂草防控新策略,力促农业丰产

时间:2024-08-02     阅读:
为探索防治田间杂草有效途径,推动农业可持续化发展,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心绿野,净草护农”暑期科普调研团于2024年7月29日~30日前往南京市六合区春华家庭农场展开水稻田间杂草调研活动。该活动由学院农药系副教授李俊、专职辅导员夏健鑫带队,六合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徐勇、副站长张晓艳以及全国劳动模范、春华家庭农场负责人朱春华参与本次调研。
“上以奉玉食,下以饱苍生。”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水稻田中的杂草问题一直是制约其产量的重要因素。六合区水稻种植面积广泛,杂草种类繁多,是研究水稻田间杂草问题的理想场所。因此,实践团充足准备后,前往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团队在李俊老师的指导下,担当“植物医生”,为试验田“把脉问诊”。李俊详细讲解了水稻田中常见杂草的辨识特征,并介绍了杂草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团队成员对水稻田中常见的杂草种类进行了辨识学习,了解了这些杂草的生长周期及其对水稻生长的潜在影响。
在采集过程中,调研成员发现有一种杂草格外常见,它的叶片呈长圆形,对称生长,其茎基部匍匐,上部斜升。经过仔细辨别,确认这是一种名为“水花生”的杂草。这种草学名叫“喜旱莲子草”,也叫“革命草”,原本作为饲料加以推广,后逸为恶性杂草,具有繁殖速度快、危害性大的特点。李俊提醒团队成员,要加强对这种杂草的防治,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团队成员细致观察了不同种类杂草的形态特征,记录其分布情况,并采集了代表性样本,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
 
图为调研团在采集杂草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昱瑄 摄
 
在采集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还采访了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他向调研团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这里主要采用化学防治和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方法,但化学防治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人工除草又费时费力。希望未来有更好的办法。”
“我们亲眼见证了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也了解到了农民在防控杂草方面遇到的困难。这让我们更加明白,作为植保专业的学生,我们有责任学以致用,利用自己的专业,促进水稻高产研究。”调研团成员表示。
 
图为调研团成员在田间调研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昱瑄 摄
 
在调研活动中,六合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的专家们为调研团队提供了宝贵的专业见解。徐勇站长围绕六合区水稻田杂草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指出,“六合区水稻田杂草的种类和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水稻栽培管理方式”,并分享了当前的水稻夏管工作方式,使调研团成员获益匪浅。
张晓艳副站长以PPT和案例视频的形式,介绍了植保站在杂草防控方面的经验,包括不同杂草的防控策略、常用的防控药剂及其施用技术。她特别提到,综合防控措施是应对杂草问题的关键,建议结合化学防控、生物防控和农业措施,以提高防控效果,展现了农场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积极探索。
调研团队还与全国劳模、春华家庭农场负责人朱春华进行了深入交流。朱春华详细介绍了农场在水稻田杂草防控方面的措施。他指出,春华家庭农场在杂草防控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适时耕作、精确施药以及合理轮作等。利用这些举措,农场在控制杂草生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朱春华还分享了农场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天气变化对防控措施的影响以及某些药剂的使用限制。他表示,尽管面临挑战,但通过不断的探索,农场在水稻田杂草防控方面逐渐取得了突破,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我有一个梦,禾下乘凉梦。以前只是听着这个伟大梦想,现在我明白原来我也能够为水稻增产做出贡献。”听完朱春华的分享后,调研团成员虞佳珞也分享了她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我对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调研团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昱瑄 摄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不仅深入了解了水稻田杂草的分布状况及其防控策略,还亲眼见证了农业科技与实践结合所带来的巨大潜力。从六合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的专业指导,到春华家庭农场的具体实践案例,每一环节都凸显了杂草防治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杂草虽小,却直接关系到水稻的生长环境和最终产量,是粮食安全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农业不仅仅是耕作与收获的简单循环,它蕴含着科技创新的力量,承载着对环境友好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朱春华的实践探索,以及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执着追求,激励着农科学子们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之中,意识到自己在守护“禾下乘凉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者:李思尧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总结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