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分类成为了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提高孩子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绿色足迹,蓝图绘心”实践小分队前往南通市启东市紫薇一村社区展开生态保护行动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增强孩子们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帮助孩子们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促进社区居民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我们为孩子们举办垃圾分类知识宣讲,详细介绍垃圾分类的意义、标准和方法。通过图片、案例等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操作流程,让孩子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社区内设置宣传点,向孩子们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包括宣传手册、海报、倡议书等。资料内容涵盖了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分类方法、环保小窍门等,方便孩子们随时查阅和学习。在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安排志愿者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帮助孩子们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志愿者耐心地解答孩子们的疑问,纠正孩子们的错误分类行为,提高了孩子们的垃圾分类实际操作能力。设置了垃圾分类游戏区,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游戏包括垃圾分类投篮、垃圾分类拼图、垃圾分类知识竞答等,吸引了众多孩子的参与。

图为小分队队员在为孩子们宣讲垃圾分类的知识。中国青年网 金煌捷 摄
活动期间,共有16名孩子参与,孩子们积极参与知识宣讲、游戏互动等环节,表现出了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高度关注和热情。通过知识宣讲、宣传资料发放等方式,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根据活动后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孩子表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有了明显的增加,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在现场示范与指导下,孩子们的垃圾分类准确率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此次活动,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活动增多,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氛围。居民们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践行垃圾分类,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孩子们在认真聆听小分队队员的垃圾分类宣讲。中国青年网 金煌捷 摄
诚然,此次活动也存在一定问题。活动时间有限,无法对所有孩子进行深入的指导和培训。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活动的后续跟进和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确保居民们能够长期坚持垃圾分类。因此,我们增加一场宣讲,确保更多居民能够接收系统的垃圾分类培训。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居民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不遵守垃圾分类规定的居民进行批评和教育。

图为小分队队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合影。社区负责人 摄
垃圾分类活动虽已结束,但我们追求绿色生活的步伐不会停歇。环保之路漫漫,我们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来,从点滴做起,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总之,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留下更加坚实的绿色足迹,为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