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山东政法学院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春笃行”计划省级示范性团队“乡约青春 振兴鲁遗”实践队活动开展总结

时间:2024-08-11     阅读:


乡村画卷徐徐展,非遗火种代代传。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刑事司法学院“乡约青春 振兴鲁遗”实践队赴德州市临邑县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索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路径乡村振兴成功密钥
01
寻访“山东手造”非遗工坊
感悟“非遗产业”发展思路
 
青春躬行寻古韵,非遗文化润心田。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传承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临邑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众多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它们不仅承载着当地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也是连接临邑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



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文创产品开发等多种方式,躬行以学、以问促思、且悟且行、知行合一。通过整合政府、高校、社区等多方资源,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孟寺镇 麦秆画
巧手编制麦秆梦,匠心雕琢岁月痕。实践队来到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孟寺镇参观调研“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 共建幸福家园”共富工坊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工艺品制作中心,通过访谈非遗传承人和沉浸式体验麦秆画制作过程,感悟非遗产业发展思路;以网络直播新形式推动麦秆画“出圈”,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到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



德平镇 大秧歌
秧歌阵里笑颜开,非遗传承展风采。实践队来到临邑县德平镇访谈调研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德平大秧歌。通过召开座谈会和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实践队员在美育教育实践中获得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体验,深刻领悟到非遗文化不仅是技艺的薪火相传,更是民族精神的绵延与升华,这激励着队员们努力成为文化守护与创新的使者,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筑牢坚实文化基石。



开元新村 葫芦烙画
火舞铁笔绘春秋,千古风情跃然刻。实践队来到临邑县齐鲁葫芦艺术品博物馆参观调研“山东手造”非遗工坊——葫芦烙画技艺,学习体验葫芦烙画制作流程和工艺。师生参观烙画葫芦艺术品,细品各式造型背后的深远寓意与文化底蕴。在非遗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实践队员亲手执起烙铁,于葫芦之上勾勒线条、点染色彩,在笔触间感受非遗传承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无私奉献,体会“守艺”二字的重量与温度。



02
拥抱“数字转型”时代浪潮
打造“乡村振兴”强劲引擎
德平镇 富民家庭农场
智网织梦田野间,数字乡村展新颜。实践队前往临邑县德平镇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山东临邑玉米科技小院——富民家庭农场,开展实地调研。



实践队前往农场种植基地,参与体验各类农作物生产环节,了解“全国十佳农民”“全国人大代表”魏德东的富农、兴农事迹,感受大数据如何驱动农场变革。在富民农场展厅,实践队员目睹了现代农业的高度机械化与数字化。智慧农业大数据体系融合遥感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精准监测苗情、墒情、虫情、气象、肥力等关键信息,为农户提供科学种植管理决策方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
前杨村里新气象,电商销售展辉煌。实践队来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前杨村,开展实地观摩学习,了解前杨村从贫困村变成示范村的发展历程。

前杨村借助电商直播销售浪潮,创新性推广销售本地瑰宝——特色扒鸡、寇家豆腐皮及盘龙里精酿啤酒,为传统农产品销售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在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指引下,前杨村深谙生态与发展和谐共生之道,因地制宜,双管齐下:一方面深耕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将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巧妙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前杨村作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其他乡村振兴之路,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绚丽画卷。临南镇 番茄文化博物馆
党建“红链”织锦绣,番茄飘香遍万家。实践队来到临邑县临南镇“十四五”第二批德州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德州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博士科研工作站——番茄文化博物馆,实地调研当地番茄产业发展情况,探究农民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参与机制与增收路径。



临南镇是德州市蔬菜生产第一镇,番茄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临南镇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济南新旧动能转化先行区等众多机遇,积极构建"红链+"区域党建联合体的创新模式,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与利益联结,科技赋能,为传统种植注入活力,助推农业生产迈向现代化。03
校地携手共进 筑基发展新篇
我院不断创新社会实践方式,依托校友资源,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校地共建、党建共建合作新局面学生实践基地、就业实践基地学校共赢新形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让学生深入观察当代中国的改革创新实践、真切感受新时代的发展脉搏,引导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砥砺奋进。
共建德育教育基地
为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刑事司法学院与齐鲁葫芦艺术品博物馆共建德育教育基地。刑事司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学章与临邑县邢侗街道党工委书记潘昶旭为山东政法学院德育教育基地揭牌,副院长孙杰与开元新村党总支书记高世文签订共建协议书。



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
为加强校政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刑事司法学院与临邑县司法局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刑事司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学章与临邑县政法委副书记朱长增为山东政法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揭牌。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孙杰与临邑县司法局副局长刘琳签订“山东政法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协议。
共建“百万大学生进社区”
实践基地
青春实践进社区,共筑和谐新家园。为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乡约青春 振兴鲁遗”实践队积极响应“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号召,走进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邢侗街道犁城社区、瑞恒社区共建实践基地。刑事司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学章分别与临邑县邢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犁城社区书记张恒、瑞恒社区书记王成祥为山东政法学院“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实践基地揭牌。
04
法治润民心 普法零距离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实践队依托法学教师团队和“星火”青年普法宣讲团,发挥法学学科专业优势,组织一系列普法活动。学生通过开展实地观摩、志愿服务、社区普法等活动,主动融入“大思政”工作体系“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于实践中上了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增强了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山政力量。
青年法学博士社区普法课堂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全民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建设,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孙杰带领“乡约青春,振兴鲁遗”实践队星火青年普法宣讲团走进邢侗街道,为街道机关干部、居民开展普法宣讲,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青春社区 伙伴计划



青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为积极贯彻落实“五个一”实践任务,不断解锁青春社区“幸福密码”。“乡约青春 振兴鲁遗”实践队“星火”青年普法宣讲团携手邢侗街道瑞恒社区前往社区南鑫幼儿园共同开展普法“青春说”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以法治情景“小剧场”打造沉浸式普法“大课堂”,在诙谐轻松的氛围中将法律条文生动展示出来,用艺术的表现形式传递法治内涵。
 
 
身体力行探真知,勤勉笃行增技能。本次实践中,实践队员们围绕“五个一”实践任务,针对乡村文化建设中如何有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通过开展社会观察、深度调研、文化研习、普法宣传及志愿服务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学习非遗“两创”发展路径、体悟乡村振兴之路,用调研走访验证理论,用讨论收集群众智慧,用心灵感受时代脉动。队员们将继续发挥法学专业优势,以青春为笔,书写山政学子奋力推动法治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作者: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乡约青春 振兴鲁遗”实践队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总结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