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一片土地都孕育着其独特的语言文化,方言作为地域情感的纽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深厚的情感记忆。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方言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甚至在一些家庭中,孩子们开始成为方言的“失语者”,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方言传承问题的广泛关注与深思。为了深入了解方言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寻找有效的推广与传承路径,2024年7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乡梓雅韵”实践团的成员们踏上了前往日照市社区的旅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方言认知调研与教学活动。
深入基层,倾听乡音的回响
实践团成员们首先深入社区,与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记录等方式,收集了大量关于方言使用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发现,尽管许多老一辈居民对方言怀有深厚的情感,但在年轻一代中,方言的使用确实存在明显的减少趋势。孩子们在学校和社交场合普遍使用普通话,对方言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已经完全不会讲方言。这一现象让实践团成员们深感忧虑,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探索方言传承之路的决心。
方言小课堂,点亮文化传承之光
基于调研结果,实践团精心策划了一场针对儿童的方言小课堂。在课堂上,成员们不仅教授孩子们方言的基本发音、常用词汇和简单对话,还通过讲述方言背后的历史故事、风俗习惯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方言的魅力与价值。为了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实践团还设计了方言歌曲演唱、方言故事接龙等环节,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方言的兴趣与热情。通过这场小课堂,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方言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意识到方言作为自己文化身份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探寻方言传承新思路,共筑文化繁荣之梦

“乡梓雅韵”实践团深知,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持续关注。因此,在调研与教学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多项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比如,建议学校将方言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设方言课程、组织方言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校园内也能接触到方言;同时,呼吁政府和社会组织加大对方言传承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举办方言文化节等方式,为方言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深入基层助成长,走进社区话乡音。“乡梓雅韵”实践团的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方言传承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更是一次对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深情呼唤。通过他们的努力与付出,我们看到了方言在年轻一代中重新焕发生机的希望之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方言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在更多人的关注与努力下得以传承与发展,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多样性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