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洪流中,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独特标识,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精髓。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方言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面临着被边缘化甚至消亡的风险。为了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2024年7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梓雅韵实践团前往山东省日照市、烟台市、浙江省、山西省等地开展一系列旨在传承与保护方言的实践活动,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贡献力量。
凝聚共识,明确目标一切始于一个共同的愿景——传承与保护方言。为此,一群来自不同领域、热爱方言文化的学生汇聚一堂,共同组建了方言保护团队。乡梓雅韵实践团成员带着对方言的深厚情感与责任感,围绕“守乡音雅韵,续古语新篇—非遗戏剧视域下方言传承与保护“主题,投入到这场文化守护的战役中。
调研分析,制定方案在正式开展活动之前,乡梓雅韵实践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工作。乡梓雅韵实践团走访了多个方言区,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方言的使用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民众对方言保护的态度和期望。基于调研结果,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目标、内容、形式及实施步骤。
多措并举,全面铺开为了留住方言的声音和记忆,团队成员还积极走访各地方言文化馆,积极询问当地老艺人、学者和方言使用者方言的保护情况,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方言资料。通过观看非遗戏剧展演,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方言的魅力,感受方言在非遗戏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育普及,从小抓起教育是传承与保护方言的重要途径。乡梓雅韵实践团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校园,与多所中小学合作,开展“方言进校园”活动。通过开设方言课程、举办方言朗诵比赛、方言歌曲演唱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方言的兴趣和热爱。
媒体传播,扩大影响媒体在方言传承与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梓雅韵实践团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制作并播出了一系列方言节目和纪录片。这些节目以生动的形式展现了方言的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方言文化。此外,团队还建立了方言学习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提供方言学习资源,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促进方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社区参与,共筑方言生态社区是方言传承的根基。乡梓雅韵实践团深入社区,组织了一系列方言文化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对居民的访谈中了解到目前社区逐渐重视对方言的保护,通过举办方言文化节、方言讲座、方言展览等活动,为居民提供展示和交流方言的平台。同时,乡梓雅韵实践团还鼓励居民自发组织方言社团,开展方言学习、表演、创作等活动,共同营造浓厚的方言文化氛围。通过这些活动,方言不仅成为了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持续努力,共创未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团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方言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方言保护的行动中来。然而,团队也清醒地认识到,方言传承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未来,乡梓雅韵实践团成员将继续保持初心和热情,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方式,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方言保护体系。
团队将继续加强方言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方言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青年和方言守护者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普及方言知识、展示方言魅力、讲述方言故事,激发公众对方言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要注重科技应用,提升保护效率。社会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方言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行方言的自动化记录和分析;开发更加便捷、高效的方言学习工具和平台;建立更加完善、易用的方言档案库和数据库等。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传承与保护方言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政府引导、教育融合、媒体传播、社区参与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看到方言保护正在逐步取得成效。然而,方言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携手并进,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方言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