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乡音,传承文化
时间:2024-08-13 阅读:
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不断加强,方言保护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独特标识和情感纽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俗风情。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当今社会,方言正面临着逐渐式微的困境。为了保护和传承方言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2024年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梓雅韵”实践队在山东省,山西省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与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旨在唤起人们对方言的重视和热爱,让乡音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2024 年 7 月,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梓雅韵”实践队的志愿者们怀揣着对方言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使命感,踏上了保护传承方言的征程。他们的第一站是居民社区,这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方言种类繁多。
活动伊始,实践团队在社区广场设立了宣传摊位,通过展示方言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与普通话的关系等内容的展板,吸引了众多居民的关注。志愿者们热情地向过往的居民介绍方言的重要性,并发放精心制作的方言宣传手册。“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我们家乡的情感纽带,承载着我们的乡愁和记忆。”一位居民这样向实践团成员们解释道。
为了让居民们更直观地感受方言的魅力,实践团队还组织了方言表演活动。来自不同地区的志愿者们用各自的方言朗诵诗歌、讲述故事,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居民们被志愿者们生动的表演所感染,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用自己的方言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激动地说:“好久没有听到这么正宗的家乡话了,感觉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在社区活动中,实践团队还特别关注了青少年群体。他们组织了方言教学课堂,邀请孩子们学习和模仿不同地区的方言发音,孩子们充满好奇地跟着志愿者们练习,欢声笑语回荡在课堂中。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新的语言知识,更对方言背后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社区,实践团队还将方言传承的火种播撒到了学校。他们走进学校,与师生们共同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活动。
在课堂上,志愿者们为学生们带来了精彩的方言讲座。他们通过多媒体展示、音频播放等形式,让学生们了解了方言的形成、发展以及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不时举手提问,与志愿者们进行热烈的交流。
为了激发学生们对方言的兴趣,实践团队还组织了方言文化竞赛。竞赛内容包括方言词汇听写、方言歌曲演唱、方言故事创作等。学生们积极参与,各展所长,展现出了对方言的浓厚兴趣和扎实的语言功底。在竞赛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此外,实践团队还与学校合作,开展了方言文化主题的手抄报制作活动。学生们用画笔和文字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方言世界,一幅幅色彩斑斓、充满创意的手抄报展示了学生们对方言的独特理解和热爱。
这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社区居民对方言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许多家庭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方言能力。学校方面,学生们对方言的兴趣日益浓厚,校园里时常能听到孩子们用方言交流的声音。
当然,在活动过程中,实践团队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部分居民对方言的传承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方言会影响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还有一些学校在课程安排上难以给予方言文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然而,面对这些困难,实践团队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他们通过耐心的沟通和宣传,逐渐消除了居民的误解;同时,与学校协商,争取在课余时间和社团活动中为方言文化留出更多的展示平台。
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乡梓雅韵”实践队的实践活动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点燃了方言传承的希望之火。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方言保护的行列中来,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让乡音永远在我们的耳边回荡。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了方言的重要性,也为推动地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未来,“乡梓雅韵”实践队将继续前行,不断探索创新,为方言的保护传承贡献更多的力量。
作者:曲阜师范大学乡梓雅韵实践团 来源: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