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许多地方的方言及非遗戏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每一种方言都代表着一种地域文化的历史积淀与传承,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方言和非遗戏剧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更是地方文化的生动体现。为了提升人们对方言及非遗戏剧的兴趣,促进方言的传承与发展,7月13日至14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梓雅韵”实践团在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等地开展了以“守乡音雅韵,续古语新篇——非议戏剧视域下方言传承与保护”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做好前期调研工作,为实践打下夯实基础
在开始实践前,实践团成员通过线上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人们对非遗戏剧与地域方言的关注度和了解度,发现人们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关注非遗戏剧,愿意主动学习和传承地域方言。然而,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和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非遗戏剧的市场空间逐渐缩小,传承与保护面临严峻挑战。针对调研结果,实践团成员商讨实践活动计划,决定以学习、宣传非遗戏剧及地域方言为目的,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在山东省、山西省等多地展开实践活动。
深入实地调研,品读地域文化
7月14日“乡梓雅韵”实践团来到日照市图书馆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首先参观了方志馆和日照方言墙,了解日照方言的发展历程以及方言与非遗戏剧的关系。方言与非遗戏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一方面,方言是非遗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许多非遗戏剧的唱腔、念白等都离不开方言的运用;另一方面,非遗戏剧的演出也促进了方言的传播与传承。方言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形式,承载了当地人民漫长历史的痕迹。通过研究方言,可以了解到当地地区的发展历程、历史事件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方言是历史的见证,它的传承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在了解了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后,实践团成员们来到公共艺术展厅,在这里欣赏非遗手工艺品,体味着浓厚的艺术氛围。同时,实践团成员也了解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非遗戏剧文化的传承,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课程,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戏剧。

结合调研结果,找寻传承方法
通过一天的调研,实践团成员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年轻一代对学习方言的兴趣。实践团成员们首先深入各地,与方言使用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记录他们的发音、词汇和日常用语,整理成册,为后续学习和宣传提供宝贵资料。而后,在社区的公共场所开设方言课堂,向居民传授方言知识,提高大家对方言的认知度和使用频率。通过播放方言歌曲、讲述方言故事等形式,展示方言的魅力和特色,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实践团成员还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制作方言教学视频、推广方言文化,让方言的传承更加便捷和高效。方言不仅能够丰富文化多样性,还能够增强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方言传承发展,青年接力前行
在实践过程中,方言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逐渐显现出来。每一次与社区居民的交流,都加深了实践团成员对方言的深刻认识。方言不仅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更是文化、历史和情感的载体。每一个方言词汇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个方言故事都承载着家乡的记忆和情怀。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影响,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许多年轻人对方言的了解也越来越少。方言文化的消失,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的消失,更是一种文化多样性的丧失和人们情感联系的断裂。因此,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方言的保护与传承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传承方言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学习和使用方言,让方言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应继续致力于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家乡的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