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这一镶嵌在中华大地上的文化瑰宝,不仅是地域间交流沟通的桥梁,更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情感认同。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地域的独特风貌与人文情怀,让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乡土的亲切与自豪。7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梓雅韵”实践团,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深入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方言保护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并推广传承地方语言文化的新模式与新方法。
清晨的阳光洒在老街的青石板路上,实践团成员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满怀激情地踏上了这次文化之旅。他们首先选择了社区中那些见证了岁月变迁的老街坊作为访问对象。这些老人,有的已至耄耋之年,但一开口,那熟悉的乡音便如泉水般涌出,带着岁月的沉淀与故事的韵味。成员们耐心倾听,用笔和录音设备记录下每一个生动的方言词汇、每一句饱含深情的方言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关于家族的兴衰,有的讲述着邻里间的温情,还有的则是关于地方习俗与传说的传承,它们共同构成了方言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走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还创新性地开展了“方言故事录制”活动。他们邀请老街坊们用方言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地方传说,并将这些珍贵的音频资料整理成册,制作成方言故事集。这些故事集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让更多人有机会通过声音感受方言的魅力与温度。

此外,实践团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方言课堂”。他们利用社区活动中心,邀请语言学专家、方言研究学者以及热爱方言文化的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在课堂上,成员们不仅教授方言的发音技巧、语法规则,还通过互动游戏、方言朗诵、方言歌曲演唱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家对方言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这些课堂不仅让年轻一代有机会接触并学习方言,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方言作为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通过此次活动,“乡梓雅韵”实践团不仅为方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更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传承模式与方法。他们意识到,方言的保护与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参与。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学校应将方言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媒体则应加大对方言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方言文化的认知度与关注度。
展望未来,“乡梓雅韵”实践团将继续秉承初心,致力于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他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方言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定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