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润戏韵,非遗承古音
时间:2024-08-13 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方言是地方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传承体,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造就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才使得各地的非遗戏剧文化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但作为传播媒介的方言如今处境却不容乐观,进而对非遗戏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也遭到一定冲击。为留住方言这一独特的声音记忆,2024年7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梓雅韵”实践团在山东省、山西省等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深入了解方言发展现状,探索方言与非遗文化相互促进的方案。
作为一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我有幸参与到方言与非遗戏剧的传承实践中,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力量与传承的意义。
在实践准备阶段,实践团成员通力合作,为实践准备添砖加瓦。在准备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实践团成员内部的团结友爱,大家共享收集的材料,互帮互助。同时,大家都怀揣着对于非遗文化的热情与喜爱,交流不足,补充完善。
方言:乡音的呼唤,情感的纽带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独特标识,是乡土情感的直接表达。每一种方言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它们如同乡音的呼唤,让人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实践团成员来到山东省日照市方志馆开展社会实践。我们望着墙上一串串独特的日照方言,深刻感受到了方言的独特魅力。日照是海滨城市,又处于多处“官话”的交汇处,所以方言以平舌音为主,又兼具周边不同方言区的特点。听到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不禁感叹日照方言的博大精深。原来每一种方言背后,都蕴藏着古老的故事。通过学习和使用方言,我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还能够与乡亲们建立起更加深厚的情感联系。向工作人员学习了几句日照方言,仿佛自身更加融入了这片土地,听到了这片土地上最古老的呐喊。方言的传承,不仅是对语言本身的保护,更是对地域文化和民族情感的传承。
非遗戏剧:舞台上的史诗,文化的瑰宝
非遗戏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世人的瞩目。为深入探究非遗戏剧与方言间共生共发展的关系,我们观赏了非遗戏剧--晋剧。刚开场不久,我们就被晋剧旋律的婉转,悠扬所打动。
戏剧演员的生动演绎,唱出山西方言,也唱出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不知不觉中,我被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深深吸引。我们在后台向戏剧演员学习了几个经典姿势,通过学习和表演非遗戏剧,我不仅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与魅力。在演员对于非遗戏剧传承者越来越少的感慨中,我感受到方言逐渐衰落,对于戏剧传承造成了很大影响,从而更加坚定了开展社会实践的决心。毕竟,非遗戏剧的传承,不仅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保护,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彰显。
悟道之思: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
在传承方言与非遗戏剧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传承之路的艰辛与不易。方言的流失、非遗戏剧的式微,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然而,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的决心和信念。我们深知,传承不仅仅是记忆和模仿,更是创新和发展。只有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理念,才能让方言与非遗戏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地域方言与地方戏曲紧密相连。保护地域方言是保证地方戏曲传承的关键所在,地方戏曲是地域方言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地域方言手段,能够助力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唤醒方言,让方言重新走进千家万户,特别是年轻人的心中,是助力方言和非遗戏剧传承的一大步。
回顾这段经历,我深感荣幸能够成为方言与非遗戏剧传承队伍中的一员。我深知,传承之路虽然漫长且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心怀信念、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守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在传承方言与非遗戏剧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共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曲阜师范大学乡梓雅韵实践团 来源: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