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有声,传承有根
时间:2024-08-14 阅读:
在时代的洪流中,普通话以其通用性和规范性成为了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然而,在这一进程中,方言却面临着逐渐式微的困境。为了守护方言这一文化瑰宝,2024年7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梓雅韵”实践团在山东省、山西省等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我们参与了这场意义深远的保护传承方言的社会实践志愿活动。我们深入学校、走进社区,亲身感受到了方言的魅力与价值,也深刻认识到了保护方言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学校,是知识的摇篮,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当我们走进校园,发现孩子们对方言的了解和运用已经十分有限。在课堂上,普通话是教学的主要语言,而方言则被边缘化。为了让孩子们重新认识方言的魅力,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方言故事大赛,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讲述着家乡的传说和趣事,那生动的表情和真挚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了方言在他们心中种下的种子正在发芽。举办方言歌曲演唱活动时,一首首充满地域特色的歌曲在校园中回荡,那独特的旋律和韵味让人陶醉。我们同时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讲解方言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孩子们对方言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他们并非对方言毫无兴趣,而是缺乏接触和了解的机会。学校教育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应该给方言留出一片天地。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和情感。让孩子们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也能熟练运用方言,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更能培养他们的多元文化视野和包容精神。
教育,是塑造未来的力量。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方言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与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将方言纳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编写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材,让方言教育有章可循。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生动有趣的方言教学课件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方言调研活动,让他们走进社区,采访长辈,收集方言资料,在实践中感受方言的魅力和价值。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方言传承的土壤。我们走进社区,与居民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在街头巷尾,我们听到了老人们用方言亲切地拉家常,那熟悉的乡音让人倍感温暖。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家乡,方言在社区中的使用频率也逐渐降低。为了唤起社区居民对方言的重视,我们举办了方言文化节。在文化节上,有方言戏曲表演、方言小品、方言诗歌朗诵等节目,精彩纷呈。居民们纷纷参与其中,现场气氛热烈。我们还设立了方言学习角,为居民提供学习方言的资料和指导,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前来。
在社区的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居民们对方言的深厚感情。他们认为,方言是家乡的象征,是连接亲情和乡情的纽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方言的传承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一些年轻人觉得方言土气,不愿意说;还有一些家庭在教育孩子时,过分强调普通话,忽视了方言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方言的传承和发展;媒体可以加大对方言文化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家庭和学校也应该承担起传承方言的责任,让孩子们在充满方言的环境中成长。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志愿活动,我们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方言是地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如果方言消失了,那么与之相关的文化也将失去依托,变得苍白无力。
保护传承方言,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不能让方言在时代的浪潮中销声匿迹,而应该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从学校教育入手,从社区宣传做起,让方言在孩子们的口中传承,在社区的空气中弥漫,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绽放光彩。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这一方言有声、传承有根的文化家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将继续前行。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方言这一文化瑰宝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
作者:曲阜师范大学乡梓雅韵实践团 来源: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