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2024年暑假,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组织近700所高校1200支团队13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分赴祖国大地的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杭州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花儿与少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响应团中央号召,前往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实践。团队依托杭州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资源,展开一系列普通话推广与“推普技能+”活动,着力培育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字规范观,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非遗助推普,文化润童心
“夏季里么就到了这,浙里清风来,年青青的个娃娃家呀,推呀么推普来呀。”一阵清脆欢快的花儿曲在校园中回荡着。花儿是流行于甘肃等地区的一种山歌,张家川花儿于2014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此次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们对花儿名曲《花儿与少年》进行了歌词新编,将普通话推广与花儿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了新的歌词。这不仅是一次语言学习的实践,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尝试。花儿的歌声在校园中回荡,普通话的种子也在孩子们心中逐渐生根发芽。
小小啄木鸟出征,纠音正字扬清风
团队成员许可慧通过普通话相关的理论介绍,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我发现这边的口音中un和ong这两个音经常搞混,有几个小朋友在不断改正下才纠正了发音。”团队成员吴嘉仪如是说,通过带领着学生们朗读资料上的字词,并逐个对于有发音不准的地方进行纠正,孩子们通过模仿和朗读,逐步纠正了发音上的错误。
为进一步增强孩子们规范用字的意识,提高学生书写汉字的正确率,服务队结合新课标对汉字识记的要求,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了详细的汉字纠错比赛方案和试卷。比赛以年级为单位,全体学生参与的形式分级进行。比赛现场,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信心满满,像小小的啄木鸟一样,“啄”出隐藏在文字里的“害虫”。此次活动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增强了对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责任感。“老师们带来的普通话推广课程特别有意思,我觉得我的普通话不是特别标准,但是通过这几天的课程和活动,我的普通话进步了。”梁山小学的学生汪鑫同学在活动中表示。
趣读经典,书香满园
活动伊始,段文菲老师带领学生们精读了《西游记》中的一篇精彩章节,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启发孩子们思考故事中人物、情节及深层含义。在讲解《敕勒歌》时,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壮丽场景,老师们巧妙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孩子们想象自己置身于关山草原之上,感受大自然的辽阔与壮美。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前面的学习,活动迎来了高潮部分——诗词朗诵与表演。经过前期的注音、解释及朗诵技巧教学,孩子们已经对所选诗词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在悠扬的配乐声中,他们或单独诵读,或集体表演,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传递着经典诗词的韵味与力量。
随后,团队成员张怡筱和李琰指导孩子们动手制作“推普清风扇”与普通话推广小报,他们纷纷写下自己心中的推普标语,并配以生动的图画:“四海同音,万众一心。”“我是张川娃,爱说普通话。”“人人都说普通话,方便社会你我他。”……一张张图画与一把把小扇子,承载着孩子们思考与想象。
此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孩子们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树立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决心,为学校语言文字推普工作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在实践中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通讯员:帅禛、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