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健康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为深入研究湖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8月26日,湘潭大学法学学部暑期实践团走进中南大学知识产权中心,就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展开调研。中心主任刘鹏博士等热情接待了调研团一行,并分享了中南大学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经验做法。

座谈中,刘鹏主任重点介绍了中南大学在新能源领域的学科优势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他表示,学校依托有色金属学科群,成立了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低碳有色治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大力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积极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目前,学校已与长沙市30余家新能源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中心知识产权部部长王勇介绍了学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布局和保护方面的工作。他表示,中心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科研团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预警等服务,引导创新成果向关键技术领域集中,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中心还通过知识产权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科研人员和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生态。

调研团成员还实地参观了中南大学新能源科技成果展厅,深入了解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和产品。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双方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展开深入探讨。刘鹏主任表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准确把握产业创新态势,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他建议,指标体系应重点评估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绩效等维度,并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情况纳入考核,以推动形成良性创新生态。

通过此次调研,法学学部暑期实践团深入了解了中南大学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中的探索实践,认识到高校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知识产权布局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