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臧思怡)有这么一群特殊的教师,他们虽已退休,却怀揣着对教育的无限热爱,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乡村学校的讲台,将自己的经验传递给青年教师,孜孜不倦做“燃灯者”。他们,就是被誉为“银龄教师”的群体。2025年3月,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余晖育青苗实践调研团队来到黑龙江牡丹江第十五中学,深挖银龄教师对乡村教师的促进机制。
“我来到这乡村学校已有好些年头了。初到时,这里的教学条件比我想象中艰苦,教室设施陈旧,教学资源也相对匮乏。但孩子们那纯真渴望知识的眼神,让我瞬间坚定了留下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银龄教师孙丹华 采访者 供图
65岁的老教师孙丹华,自退休后便投身于乡村教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孙丹华老师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从未有过一丝动摇。她见证了乡村学校的发展变迁,也经历了教育改革的风风雨雨。尽管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却从未改变。如今,她虽然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仍然心系乡村教育,经常回到学校,为年轻教师传授教学经验,为学生们答疑解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乡村教师的坚守与担当,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孙老师不仅亲自授课,还经常指导我们年轻教师如何备课、如何管理班级。”该校一位年轻教师回忆道。老教师们在退休后放弃了安逸的生活,选择来到偏远的乡村学校,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优质的教育资源。孙丹华老师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教育情怀,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在无形中传递给了年轻教师们一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乡村青年教师 采访者 供图
“银龄教师的到来,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激励。”该校另一位青年教师在谈及对银龄教师的看法时提到,“他们不仅在教学上给予我们指导,更在师德师风上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银龄教师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青年教师,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银龄教师们不仅亲自授课,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与青年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技巧。在这种教学相长的氛围中,青年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我来到这里,就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我始终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闪光点,要耐心去发现和引导。”对参与“银龄教师计划”的目的和做法孙丹华老师如是回答。在课堂上,她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激发了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课后,她还经常与孩子们谈心交流,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心理变化。
银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人生价值追求。“退休教师从事银龄讲学工作,要时刻保持年轻的心态,”孙丹华说,“当能为国家,能为自己的家乡继续‘发光发热’时,那就义不容辞奔赴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