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探星宿古村,绘振兴新篇/赴嵊州“烟火星途队,耕旅昆村行”实践服务团

时间:2025-07-07     阅读:
  围绕“星宿文化体验型路线设计”这一主题,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烟火星途队,耕旅昆村行”暑期实践团,于2025年6月15日到17日在浙江省嵊州市小昆村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调研。这三天里,他们用脚步丈量田埂,用眼睛记录老村新貌,用交流倾听村干部想法,希望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在建议。
  
  实践首日,实践团队首站探访了“昆仑之家”文化展厅。在这里,3D仿真村落模型直观呈现小昆村布局,天文望远镜旁标注着“上观天文,下感烟火”的村落定位,让队员们对当地“天文+烟火”的特色有了初步认识。展柜中“小昆阿婆”品牌农产品的包装引发关注:高山萝卜包装上印着“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标语,既贴合产品特点,又透着乡土智慧,这让队员们开始记录村民对乡村品牌的原生理解。
  
  沿着古朴的石板路前行,队员们看到一座座修缮一新的老宅焕发新生,变身“抱朴咖啡”“忘忧酒馆”等特色业态。返乡青年主理人说:“以前在城里做设计,去年回来开了这家店,就是想把村里的老房子利用起来,让更多人知道小昆村。”这番话让队员们对乡村人才回流有了更具体的感知。
  
  走进“小昆阿婆”店铺,几位阿婆正在整理货架,货架上整齐摆着香榧、茶叶、蜂蜜等多种特产。“我们跟着村里学‘千鹤精神’,自己种、自己卖,还能顾上家。”一位阿婆一边打包茶叶一边说。路上“西白忘忧古道”“千年香榧林”这些牌子,也让团队实地了解到小昆村“农文旅融合”的规划。
  
  
  次日,团队去了小昆村党群服务中心,跟村运营负责人潘春婷等人坐下来聊。潘春婷介绍,小昆村是长乐镇西白忘忧片区的“文旅融合示范村”,已经通过“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把周边一些采摘园串起来,推出了“一日游”路线,还和片区一起做了特色规划。但现在还有几处古建筑和一些闲置空间没利用好,资源有点浪费。她还说,“小昆阿婆”共富工坊里,“抱朴咖啡”“窑烤面包”等几个项目,在一些返乡青年带动下,收益较为可观。可香榧、茶叶这些农产品,线上卖得不多,直播间还在准备,品牌名气和推广规模都得再加强。
  
 
  
  之后,团队去了长乐镇政府,跟乡村振兴项目负责人宣昊、镇团委书记张钗等人深入交流。宣昊说,镇里打算把小昆村的“千年香榧林”和周边3个村子的种植资源整合起来,搞“香榧产业带”,把种植、加工、文旅串成一条链,还计划在抖音、小红书上,把这个品牌打出去。张钗围绕“青年助力”说,镇团委要发挥优势,组织更多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推广,通过创意市集、实践基地这些方式,给乡村添点青春活力。至于旅游旺季堵车的问题,镇里说正在升级基础设施,制定分流和服务标准,同时解决供水、医疗点运营这些保障问题。
  
 
  
  第三天,团队成员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想着给小昆村发展出点实在的主意。他们琢磨着提了几条建议:一是设计“观星+非遗手作+农事体验”的特色文旅路线,让游客能多些新鲜体验;二是多拍点短视频发在网上,把“星宿・小昆”的故事好好讲讲,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地方;三是把旅游路线的服务标准定得更清楚些;四是再把“小昆阿婆”这个品牌做扎实,让村里的女性在乡村振兴里发挥更大作用。这些建议,能帮着小昆村解决销售渠道窄、品牌名气不够大的问题,让村子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这三天在村里的实践,让团队成员实实在在感受到,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是老村子的底蕴和新时代的活力凑到一块儿,是老百姓的日子和村里的发展同频共振。以后,团队还会接着关注这些建议落实得怎么样,想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帮着小昆村从现在的“小而美”慢慢变成能供大家参考的好例子,看着这个老村子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一步步变好。
作者:“烟火星途队,耕旅昆村行”暑期实践团     来源: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