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与丰富的精神内涵,堪称全人类共有的珍贵财富。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3日,“寻韵昌州古郡,换新永川乡脉”实践团踏上重庆市永川五间镇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亲身研习了五间堂鼓这一独特技艺,并荣幸地采访到传承人祝明建。通过与祝师傅的深入交流,团队成员们详细了解了五间堂鼓的历史传承以及制作工艺等关键环节,以切实的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为实践团成员和五间堂鼓传承人的合照)
五间堂鼓,作为永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堂鼓制作技艺可谓源远流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祝师傅自幼耳濡目染,从10岁起便跟随父亲潜心学习制鼓,历经岁月洗礼,如今已臻化境,对鼓的制作流程了如指掌。祝师傅向实践团成员们详尽介绍了五间堂鼓的独特制作工艺:精选柏木为鼓框,以楠竹加固,优质牛皮蒙面,经过选料、晾晒、切割等十余道繁复工序,才最终成就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看着能够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的木块,队员们无不惊叹于祝师傅技艺的精湛。这一系列巧夺天工的工艺,历经数代,传承至今。
(图片为祝师傅为实践团讲述自身经历)
“这鼓看似小巧,却重达十几斤,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半点马虎。”祝师傅手持鼓槌,为学生们精彩演示了敲击技法。五间堂鼓以其独特的音色著称,轻击如悠扬的琴瑟之音,重击似洪亮的洪钟回荡。那铿锵有力的鼓声,仿佛唤醒了历史深处的记忆,令在场队员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图片为祝师傅展示敲鼓技巧)
在祝师傅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们亲身体验了部分制鼓的环节,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通过亲身体验,同学们深刻感悟到非遗技艺背后的艰辛付出,以及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这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一种对过往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许。五间堂鼓,作为时光的见证者,将继续在新的时代里奏响,激荡着每一个热爱文化、追求美好的人的心弦。
(图片为实践团成员尝试打鼓)
通过此次采访调研,团队成员不仅深入体会到了五间堂鼓这一精湛艺术的独特之处,更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实践团成员们以脚步丈量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让五间堂鼓的铿锵鼓声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更为强劲的节奏,在青年与乡村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传承与协同发展的坚实桥梁。鼓声不息,传承不止,越来越多的青年将接过这充满使命感的鼓槌,敲响属于这个时代的激昂强音。广大青年才子应继续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青春谱写非遗文化传承的新篇章,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