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邱安冉 吕欣慧 谢雨梦)7月17日——7月19日,滨州职业学院吕韵薪传实践队怀揣使命开展一系列吕剧调研活动,始终坚持国家和党对吕剧高度重视的传承与发展,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通过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展演等方式提升吕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用青年的实际行动架起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之间的沟通桥梁,守护吕剧的文化根脉。
7月17日下午吕韵薪传实践队到达滨州市文化馆,参观非遗文化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吕剧进行初步的了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馆查阅了《山东地方戏丛书》《文化艺术志》等珍贵资料,系统梳理了吕剧从民间说唱艺术发展为成熟剧种的历史进程。多表现民间故事家庭伦理等内容,深受当地民众喜爱,被誉为“山东的声音”。
图为团队成员查找吕剧相关资料 王晓伟供图
7月18日上午,吕韵薪传实践队到达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市民文化中心吕剧馆,吕剧传承人鲍学铭先生为同学们进行了吕剧起源、表演形式以及当前传播形式的讲解,随后鲍学铭先生带领团队来到一个演出舞台前,配合着台上老师的伴奏为我们表演了一段《马大宝喝醉了酒》经典唱段,从老艺术家眼中,我们依稀可见其当年的意气风发。
图为吕剧传承人鲍学铭先生为同学们讲解吕剧 吕欣慧供图
为深入了解并带动吕剧发展,吕韵薪传实践队从四个板块对吕剧传承人进行采访。
聚焦吕剧艺术本身 吕剧的唱腔和伴奏极具特色,据鲍学铭先生所说在演唱时最能打动观众的关键点在于浓郁的地方特色。吕剧扎根本土,以山东方言演唱,方言承载着老一辈生活记忆,新疆、江苏、黑龙江等地区均曾设有吕剧团,带有乡音特色的吕剧使身处异地的山东人倍感亲切。
直面挑战与机遇 鲍学铭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在当下多元文化环境中,吕剧传承和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传统吕剧与年轻人的节奏存在差异。传统吕剧唱腔偏慢,一句唱往往拖很长时间,跟不上现代年轻人的节奏,导致他们难以理解、接受和喜欢,容易与社会潮流脱轨。此外,老吕剧风格多低沉悲戚,缺乏欢快元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受众的接受度。
新青年与吕剧传播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当代中国青年应共同努力,担当起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通过采访,吕韵薪传实践队和新时代吕剧传承人正努力在线上线下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喜欢我们的戏曲,更加丰富的去传播吕剧,让青年人打破对戏曲的一种偏见观念。
寄语与展望 鲍学铭先生提到希望作为一个领域的传承人,能够让更多的像吕韵薪传实践队这样的学生们,都来关注吕剧。让中国人知道了解之后,让新时代青年共同传承发展,进一步传播吕剧,将吕剧艺术发扬光大。
图为实践队与鲍学铭先生在吕剧博物馆合影留念 吕欣慧供图
18日下午,吕韵薪传实践队到达吕艺镇吕剧起源馆参观讲解,并且设计签名和换装戏服电子设备,让采访者进行了亲身体验。
图为团队成员设计电子签名 苏梦晗供图
18日傍晚团队回到滨州职业学院东附楼进行开会总结。
图为团队指导老师赵树行老师与同学们进行总结 王晓伟供图
7月19日晚上,吕韵薪传实践队来到滨州市影剧院,对滨州市吕剧院的青年演员孙学英进行采访,并观看滨州市吕剧院演出的国家级非遗保护资金移植剧目吕剧《春草闯堂》。
吕韵薪传实践队的每一队员都将自己深深地融入到吕韵声中,带着这份艺术薪火,助力吕剧走向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