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绮越 张梓昱 陈芮敏 陈曦梦)在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今天,如何让特色产业成为撬动乡村发展的“金钥匙”?如何通过机制创新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向奔赴?7月11日,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皖”顷碧绿社会实践团队的4名成员——黄绮越、陈芮敏、张梓昱、陈曦梦,踏上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晋熙镇程岭村的土地,用脚步丈量这片茶香浸润的乡村,探寻以“云雾茶”为核心的多产业联动振兴路径,解码“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如何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村民的“幸福靠山”。
图1:“皖”顷碧绿实践团队成员在程岭村合照黄绮越供图
对话“领路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联动密码 “产业要发展,机制是关键。”在程岭村委会的会议室里,程书记泡上一杯刚沏好的云雾茶,茶香袅袅中,向团队队员们讲述了村里的发展之道。
为打通茶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村里集中公共资源,斥资修建茶产业道路,让茶叶运输畅通无阻;完善节水设施,为茶园灌溉提供保障;搭建加工仓储中心,实现茶叶从鲜叶到成品的高效转化。不仅如此,标准化茶园与毛竹初加工厂的落成,更是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其中,毛竹初加工厂别出心裁地开发出竹制颈枕、腰枕等特色产品,让传统毛竹焕发新生机。
而在黑猪产业领域,程岭村则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通过引导农户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省级农业企业,程岭村不仅为黑猪产业引入了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还建设了小型保种厂,在保护地方特色黑猪品种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这种“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让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愿望,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图2“皖”顷碧绿实践团队成员与程岭村书记访谈陈曦梦供图
踏访茶香路:青山绿水间的产业图谱 程岭村的清晨,裹挟着云雾与茶香的风掠过层层叠叠的茶园,叶片上的露珠折射出微光。“皖”顷碧绿团队的队员们在程书记的引领下,来到了村上的避暑山庄,与茶产业经营者童总进行了深入交流。在这里了解到,云雾茶作为程岭村的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童总还介绍,村里紧扣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茶园优美的景观和得天独厚的避暑气候优势,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推出自主采茶、品茶体验等特色项目,让游客在领略茶园风光的同时,亲身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图3:“皖”顷碧绿团队与茶园负责人合影张梓昱供图
茶旅融合处:从“一片叶”到“一条链”的价值跃迁 此外,程岭村还积极延伸产业链,开发出茶油、护肤用品等一系列衍生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云雾茶的附加值。这种“茶叶+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模式,不仅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程岭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
图4:茶园负责人向“皖”顷碧绿实践团队队长介绍特色云雾茶陈芮敏供图
童总在几年前就提出了“茶旅融合”的想法,“游客来不仅能品茶,还能自己采茶、制茶,住民宿、吃农家菜,这样茶叶的价值就不止在‘喝’上了。”
在其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村里的民宿。这些民宿由村民的老宅改造而成,保留了皖西南传统建筑的木窗、天井,内部却配套了空调、热水器等现代设施。村里还开发了“采茶体验套餐”,游客能体验从采摘到杀青的全过程。
“茶叶+旅游+文化”的融合,让程岭村的“一片叶”变成了“一条链”。
共绘振兴卷:生态优先下的共享未来 此次调研,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程岭村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创新举措。“四议两公开”“党群议事会”等机制的有效运行,让村民们真正成为了乡村发展的参与者、决策者和受益者。这种民主决策的方式,不仅确保了发展成果能够惠及全体村民,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展望未来,程岭村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产业联动的发展理念,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程岭村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皖南地区乡村振兴的典范。
下一步,团队将前往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梅山镇小南京村,继续探寻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之道。从程岭村的茶香里,他们读到了乡村振兴的密码:以生态为基,以产业为脉,以机制为桥,方能让绿水青山持续滋养百姓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