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长安大学“桥索安·护桥先锋”实践队:以智能科技守护桥梁安全,青春助力交通强国

    时间:2025-08-22     阅读:
    来源:长安大学“桥索安·护桥先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
  为积极响应国家交通强国战略部署,破解桥梁缆索安全检测难题,推动交通工程领域技术创新,8月18日至22日,长安大学“桥索安·护桥先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博士生导师夏晓华的指导下,以“索然无危——双向多旋翼缆索微接触型智能检测机器人”项目为核心,开展了一场集理论学习、现场调研与技术优化于一体的暑期实践活动,用专业行动为桥梁缆索检测技术升级注入青春动能。
  
  精准备战:夯实理论基础,锚定研发目标
  
  实践活动启动前,团队便将“研发更适配实际需求的智能检测机器人,推动桥梁缆索检测技术迭代”作为核心任务。队员们率先参与学校与学院联合举办的出征仪式及专项培训,系统掌握社会实践安全准则、新闻宣传要点与团队管理流程,为实践工作筑牢安全与流程基础。
  
  实践队员讲解机器人方案廖潇俊供图
  
  随后,团队集体前往图书馆开展文献攻坚,聚焦桥梁缆索结构原理、现有检测技术痛点、智能机器人应用实例等关键方向,进行针对性资料检索。队员们分工协作,梳理国内外桥梁缆索常见病害类型、行业检测标准及同类智能设备技术参数,通过多轮研讨分析,为机器人优化设计与检测方案完善找到坚实理论支撑,让研发方向更清晰、更贴合行业需求。
  
  实地勘探:深入桥梁一线,捕捉真实需求
  
  在夏晓华导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奔赴陕西西安多座桥梁现场,开启“沉浸式”调研。队员们带着前期确定的调研课题与专业知识,近距离观察桥梁缆索的布局方式、外观状态及周边环境,用相机记录细节、用笔记留存数据,重点围绕缆索可能存在的锈蚀、磨损等安全隐患,以及当前人工检测、传统设备检测的局限性展开初步研判。
  
  指导老师带领实践队员寻找缆索表面损伤任志腾供图
  
  现场调研中,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有的专注测量缆索间距与直径,有的细致排查表面破损情况,有的与一线养护人员交流检测难点。通过严谨的实地考察,队员们不仅深化了对桥梁缆索实际工况的认知,更收集到大量一手数据,为后续机器人研发提供了“接地气”的现实依据。
  
  技术攻坚:聚焦痛点破题,优化机器人性能
  
  结合前期理论储备与现场调研成果,实践队召开专项研讨会,针对“索然无危”智能检测机器人的优化方向展开深入讨论,最终形成多项贴合实际的修改方案。
  
  针对现场发现的缆索表面不平整、锈蚀凹凸问题,团队计划优化机器人检测接触部件,并增加缓冲结构,避免检测过程中对缆索造成二次损伤;考虑到桥梁高空作业风力多变的特点,提出调整机器人动力分配系统,提升设备稳定性;为适配不同桥梁缆索间距差异,拟升级环境感知模块,实现检测路径动态调整;同时,进一步改进数据传输功能,减少现场数据处理时间,提升检测效率。每一项优化方案,均源于实际检测场景的痛点,旨在让机器人更“懂”桥梁、更适配检测需求。
  
  实践队员优化模型季旭供图
  
  此次暑期实践,让实践队师生深刻认识到:创新是突破桥梁安全检测瓶颈的关键,而贴合实际的质量把控,是技术落地的核心保障。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把实践中收获的行业经验、严谨标准融入后续研发,在每一次机器人调试、每一轮方案优化中践行“学思践悟”。未来,团队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质量为根本,持续打磨“索然无危”智能检测机器人技术,力争将其打造为守护桥梁缆索安全、赋能交通基础设施运维的精品项目,用青春智慧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长安大学力量。
  
  实践团队在灞河元朔大桥合影季旭供图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