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薪火传承润边疆 知行合一育新苗

    时间:2025-08-22     阅读:
    来源:新疆政法学院国旗护卫队
七月九号,新疆政法学院“理论驱动 国旗飞扬”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奔赴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开启“薪火传承·知行合一”主题实践。在十五连知青馆,队员们通过斑驳的农具、泛黄的照片和详实史料,沉浸式感悟了知识青年屯垦戍边的峥嵘岁月,深刻体认兵团先辈“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奉献精神。为深化历史感悟,队伍转赴五连精心组织专题课程,系统阐释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核心的兵团精神时代价值,并深入探讨新时代青年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在服务边疆中厚植家国情怀、砥砺报国之志。此次活动将理论深植实践沃土,引导青年学子自觉成为兵团精神的传承者与践行者,让信仰薪火润泽边疆,以知行合一培育时代新苗。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44团15连知青馆讲解员合影(杨晨 供图)                                                                                                          
十五连知青馆静立,朴素的砖墙历经风霜,无声地封存着一段段滚烫的青春记忆。走进馆内,时光仿佛凝固:褪色的老照片定格着年轻的面庞,斑驳的锄头、镰刀残留着泥土的印记,磨损的笔记本字迹依然清晰。这些沉默的旧物,共同诉说着荒原上艰苦卓绝的拓荒故事——那是汗珠砸进盐碱地开垦出的坚韧,是油灯如豆微光下映照的求知渴望,更是寒夜篝火旁驱散疲惫的歌声与舞步。每一件展品,都是兵团之魂的生动注脚:由热血浇灌的对祖国的忠诚、默默无闻的奉献、在贫瘠沙砾中顽强萌发的生命绿意,以及那代人在困境中挺直的、永不低头的脊梁。

图为44团15连知青馆讲解员为实践队队员讲解知青过往(谢怡欣 供图)
在五连明亮的教室里,抽象的“兵团精神”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队员杨晨将它化作一个个可触可感的故事:讲述了老军垦如何在严寒中用身体捂热冻土播种,如何在风沙中肩挑手抬造出绿洲。孩子们的眼眸被这些真实的过往点亮,闪烁着敬佩的光芒。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稚嫩却坚定的童音在教室里回荡:“我也要像前辈那样守护边疆!” “不怕困难,为祖国强大努力读书!”这纯真的誓言,瞬间与知青馆里封存的历史回响悄然共振。

图为杨晨为小朋友们播放纪录片(赵御 供图)
队员赵御的第二课堂,爱国情怀在精心编织的光影与故事里静静流淌。老照片上坚毅的身影,纪录片里边疆的壮阔与变迁,共同构成生动的画卷。课堂讲述揭示,这份深植于土地、融于血脉的赤诚,是民族魂魄最坚韧的根系。它无声诉说着过往的艰辛与荣光,让当下的安稳生活有了厚重的根基。这份情感,成为珍惜今日时光最朴素的理由,更化作激励每个人不畏艰难、持续向前奔跑的深沉力量源泉。课堂的专注与共鸣,便是这精神力量悄然传递、浸润心田的最好证明。

图为实践队队员赵御带领小朋友们做游戏(杨晨 供图)
两门课程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一次精心的“精神播种”。孩子们专注聆听的神情,课堂上踊跃的回应,那清澈眼眸中闪动的光芒,胜过千言万语。它生动地证明:伟大的精神传承,无需宏大的说教,真实感人的故事、切身的触动,便能直抵心灵深处,唤醒强烈的共鸣。

图为5连小朋友们认真上课的场景(赵御 供图)
对我们而言,这同样是一次深刻的启示:唯有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故事、可亲近的场景、可参与的活动,让历史的脉动在当下鲜活起来,那抹象征着奋斗与奉献的鲜亮红色基因,才能真正在下一代的心田里扎下深根,静待未来长成参天大树。(通讯员 杨晨 赵御 谢怡欣)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