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屿岐黄”志愿服务队青岛实践军民融合惠农敬老

    时间:2025-08-29     阅读: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屿岐黄”志愿服务队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的号召,践行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屿岐黄”志愿服务队于7月下旬深入青岛市基层一线,开展为期四天的系列实践活动。队伍以“专业赋能基层,青春助力振兴”为主线,先后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崂山医疗区、西海岸新区将军台社区及青岛福彩四方润泽老年公寓,通过参观见学、惠民义诊、田野调研、劳动体验等形式,将中医药智慧融入军民共建、乡村发展与敬老关怀中,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答卷。

军地共话岐黄术,杏林薪火映戎装

7月17日,服务队首站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崂山医疗区。在院方精心安排下,队员们参观了中医理疗科、康复训练中心及军民融合医疗展厅。并了解到医院在航海医学中应用中医药的特色成果——针对海勤人员高发的腰椎劳损、湿热湿疹等问题,科室创新采用“艾灸+中药熏蒸”联合疗法,显著提升官兵执勤适应性;而训练伤康复中融入的推拿正骨手法,更使恢复周期缩短30%。
“官兵们长期处于高湿、高压环境,体质易偏湿热瘀阻。”针灸治疗室内,军医边演示边讲解。她手持艾条,在模拟穴位上展示“回旋灸”技法:“风池穴解头痛,命门穴温阳祛湿,每个穴位灸至皮肤微红为度,这是水兵们最欢迎的‘海上暖阳’。”队员们认真记录操作要点,并体验了用于缓解肌肉紧张的“经筋推拿术”。军医手把手指导队员用掌根沿肩胛骨内侧缘推压,力道需“沉而不滞,柔中带刚”,一名队员感慨:“看似简单的推揉,实则对力点精准度要求极高,军医们的手上功夫真是千锤百炼!”

图为团队成员跟随引导人员参观医院 杨阳供图

 
座谈环节,官兵代表分享了远洋护航期间用耳穴压豆防治晕船、以中药香囊驱蚊防病的实战经验。“一片王不留行籽贴在耳廓‘晕点区’,关键时刻能顶半片晕船药!”护航编队军医的案例令队员们深受触动。

田间问诊传药香,躬身稼穑知乡情

7月19日至20日,队伍转赴西海岸新区将军台社区。清晨的村委大院刚支起义诊帐篷,便被闻讯而来的村民围拢。
惠民服务:指尖温度解沉疴
推拿区最为火爆。志愿者们发现七旬村民王大爷右肩活动受限,便采用“滚法”松解其三角肌粘连,再以拇指点按肩井、天宗二穴。“酸胀感窜到小指了!”王大爷惊呼。“这就对了,说明经络在疏通!”志愿者边解释边引导老人缓慢抬臂,五分钟后,原本只能抬至腰间的右臂竟举过头顶。老人连声赞叹:“小大夫手上有火啊,我这老膀子半年没这么松快过了!”
健康宣教台前,队员用方言讲解夏季养生要点:“婶子,您总说心慌憋气,试试每天按揉内关穴?”说着在村民手腕上示范定位,“这里两筋之间,顺时针揉三分钟,比喝凉水压心火管用!”接地气的表述引得村民纷纷伸手比划。针对儿童积食问题,队员教家长用山楂、陈皮煮水代茶饮;为高血压老人设计“足底按摩+决明子枕”组合方案……现场发放的200份《乡村中医保健手册》被争抢一空。
田野调研:脚步丈量乡土脉动
义诊间隙,队员们分组走访村民。在村东头蓝莓种植园,负责人老赵倾诉困境:“咱这‘崂山金莓’甜度高,可鲜果保鲜期太短,烂在地里心疼啊!”志愿者联想到中药炮制工艺:“能否借鉴枸杞制干技术?低温烘干保留花青素,还能开发蓝莓药膳产品。”老赵眼前一亮:“这路子中!明年试试和你们学校合作!”
村卫生室医生的讲述更显沉重:“全村慢性病患者占三成,但卫生室仅两名医生,连血糖仪都只有一台。”队员们记录下“缺设备、缺培训、缺药房”等痛点,计划回校后发起“乡村药匣子”募捐项目,为卫生室配备基础中医器械。
劳动课堂:汗滴禾下悟本真
23日下午,队伍走进农田实践农耕文化。在村民指导下,队员们为花生地除草。“别小看这活儿!”村民李大婶示范着锄头角度,“根要断,土要松,苗还不能伤!”看似简单的动作让队员们汗流浃背。大学生张伟起初连锄柄都握不稳,经反复调整终掌握窍门:“腰腿发力带手臂,落锄要像中医推拿——透皮不透骨!”幽默比喻引来一片笑声。
采摘环节更显“实战”氛围。番茄大棚内闷热如蒸笼,队员们猫腰穿行垄间,指尖需精准判断成熟度——过生则酸涩,过熟易裂损。两小时劳作后,一筐筐红果堆满田埂,队员瘫坐在地:“弯腰不到半小时就腰酸背痛,乡亲们却年复一年如此,农业真需敬畏!”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农活 王语晨供图 杨阳供图

 
桑榆未晚艾草香,青丝白发话家常
7月22日,队伍再访青岛福彩四方润泽老年公寓。与既往不同,此次聚焦“身心双护”,将专业服务融入温情陪伴。
活动室内,艾草香氤氲缭绕。推拿组队员针对老人常见病设计专属方案:对颈椎僵硬的李奶奶,采用“拿捏风池+轻揉肩井”组合手法;为膝关节退变的王爷爷,则教其自我点按犊鼻、血海二穴。“闺女,我这老寒腿夜里总抽筋咋办?”面对刘爷爷的困扰,志愿者用艾条悬灸其小腿承山穴,温热的穿透感让老人舒展眉头:“像个小太阳照进骨头缝里!”

图为志愿者们在为老人推拿按摩 杨阳供图

 
“倾听小组”的“往事茶馆”飘着茶香。满头银发的奶奶指尖轻抚着一张泛黄的旧戏票,眼中闪着光:“年轻时啊,为了唱好《贵妃醉酒》,寒冬腊月对着雪地练嗓,用土法子含着润喉梨片……”她声音微颤,“如今国粹又兴了,你们年轻人学戏,更要用心啊!”志愿者深受触动,握住老人的手:“您当年用梨片护嗓传承经典,我们用数字技术保存推广名段——时代在变,戏韵永远相连!”
临别时分,队员们送上自制的“驱蚊安神香囊”。囊中艾叶、薄荷、丁香等药材均经严格配比。“夜里挂床头,蚊虫不扰,还能助眠!”百岁老人周婆婆捧着香囊贴近鼻尖:“是太阳晒过的草香味儿,跟我娘当年缝的一个样……”瞬间勾满室温情。

沃土深植青春种,岐黄新绿正葱茏

四日征程,“青屿岐黄”志愿服务队交出了一份扎实的实践答卷:在军营,感悟军医“一根银针守海疆”的赤诚;于乡野,体味“双脚沾泥方懂民生”的深刻;至暮年,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仁心。队员们用推拿锤的敲击声、田垄间的喘息声、病榻前的应答声,奏响了新时代中医青年的担当乐章。
正如队长在总结会上所言:“我们带去的或许是微不足道的服务,但带回的是受用终生的课堂——它教会我们,中医的根脉在民间,青春的价值在奉献。”未来,“青屿岐黄”将继续深耕基层沃土,让带着艾草清香的关爱,从黄海之滨漫向更辽阔的山川大地。

图为团队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杨阳供图
                                         通讯员 杨阳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