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温州方言还能“活”多久?量大学子街头作答!

    时间:2025-08-30     阅读:
    来源:中国计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瓯韵守护者小队
  七月的温州,暑气蒸腾,蝉鸣织就城市的背景音。中国计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瓯韵守护者小队的成员们,怀揣着对温州方言传承的热忱,踏上了这段探寻乡音、守护文化根脉的实践之旅。十余天里,他们用镜头捕捉方言身影,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在街头巷尾、博物馆、非遗工作室间穿梭,让温州方言的故事,借由“小屏幕”传递,焕发出新的生机。
  
  实践第一站,小队钻进老巷小吃摊,举起相机问路人“还会说温州话吗?”老人脱口而出,满是乡愁;年轻人却吞吞吐吐。一句句乡音被收进录音,也成了方言在街头的最后旁白。
  
  图1街头采访
  
  走进温州博物馆,艺术树和瓯绣、瓯塑展品静静陈列,可它们的纹样口诀、民俗寓意全用温州话口传。队员们发现,没有方言,非遗就缺了钥匙,于是边听边记,把方言与技艺的对应一一收入囊中。
  
  图2探寻温博
  
  “郑建琴工作室”的门匾,为队员们打开了近距离接触非遗传承的通道。在这里,小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听他们用温州话讲述技艺传承的故事。传承人手中的瓯塑、瓯绣作品,每一道工序都浸透着温州文化的基因,而方言,是他们传授技艺、交流创意时最自然的语言。他们用镜头记录下工作室里的创作场景、传承人的专注神情,这些珍贵画面,成为展现温州方言与非遗传承紧密关联的生动素材,也让我们看到传承背后的坚守与温度。
  
  图3与非遗传承人对话
  
  此次实践,小队成员们在温州的街巷、场馆间奔走,从最初对温州方言保护的懵懂热忱,到深入了解后对文化传承的深刻认知。他们明白,方言保护,是一场需要持续接力的长跑,而青春的他们,愿成为其中一棒。青春守“韵”永远在路上,愿用镜头与热忱,让温州方言在数字时代,绽放更耀眼的文化新生光芒。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