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智汇新港”实践队成员分赴太原、大连两地,走进博物馆与历史遗址,从晋商文化、抗战历史到海防记忆、移民开拓史,在多元历史场景中挖掘精神内涵,深化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一、太原晋商博物院:传承晋商精神,弘扬抗战文化 实践队成员吴少硕赴太原晋商博物院(督军府旧址)开展实践。这座依托督军府旧址建成的博物馆,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与展览展示于一体,设有“天下晋商”与“热血山河——山西军民抗战史”两大基本陈列,成为展现晋商文化与抗战历史的重要窗口。
在“天下晋商”展区,吴少硕通过展示晋商贸易路线的地图、体现“诚实守信、开拓进取”精神的实物展陈,深刻感受晋商纵横天下的商业智慧与“经世济民”的商业理念。从晋商的经营之道到民族担当,他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而在“热血山河”抗战历史展区,阎锡山致毛泽东的“愿与先生同赴国难”回信、根据地的织布机、八路军百团大战示意图、“英雄父子”牌匾等展品,生动再现山西军民在抗战中的浴血奋战与英勇不屈,展现全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伟大精神。
此外,展馆内陈列的苏联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资料,也让他认识到抗战是世界正义力量共同奋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少硕表示,晋商精神与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将在学习生活中传承发扬。
二、大连旅顺:从海防到边关,读懂近代中国百年变迁 2025年8月20日,实践队成员赴大连市旅顺口区,以“以海为门、以史为轴、以人为本”为主线,串联潜艇博物馆、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闯关东影视基地与旅顺博物馆四大实践点,通过问题导向式调研与情景化沉浸学习,系统体悟近现代中国的百年变迁。
抵达旅顺后,实践成员首先走进位于黄金山海滨的潜艇博物馆,围绕“海洋强国与现代海防”开展研学。馆区以国产033型退役潜艇为核心实物,配套潜艇文化展示大楼与模拟巡航体验展项,集中呈现中国与世界潜艇发展脉络及海防科技变革。成员们走进艇舱,细致梳理艇体结构、动力与声隐身等知识点,将专业认知与国防教育深度结合,直观感受我国海防力量的发展进步。
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这座由俄国1902年始建、1907年日本扩建的监狱,围墙内外占地数十万平方米,曾关押中朝等国反战和平人士,是近代列强侵略与殖民统治的铁证。成员们沿“押解通道—狱室—工场—禁闭室—绞刑架遗址”路线参观,结合口述史材料,深刻认识到近代以来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顽强奋斗的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也更加明白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
午后,实践队员奔赴闯关东影视基地,聚焦“迁徙与边疆开发”的社会史视角。景区始建于2008年,集东北民俗展示、影视拍摄体验、传统文化交流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实践成员通过沉浸式情景任务,完成“迁徙路线再现—基层社会治理重构—区域产业结构变迁”三段式观察,理解“闯”不仅是特殊年代的生存术,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与时代精神的体现。
研学的最后一站,实践队员走进旅顺博物馆。创建于1917年的旅顺博物馆,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博物馆之一,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建筑本身便承载着百年城市风云。常设展涵盖鼻烟壶、珐琅、古钱币、古陶瓷、新疆文物及著名木乃伊等专题,展示从区域史到世界文明的多元谱系,为“口岸—帝国—贸易—技术—文化”提供跨时空对照的物证支撑。
实践成员表示,旅顺如同一部立体的近代史教科书:海防科技的迭代、殖民遗存的沉痛、移民开拓的艰辛、文明互鉴的深远,交织出“国家—社会—个人”命运共同体的历史纹理,也让他们对时代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