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星光童伴”社会实践队暑期活动纪实
盛夏的金陵,蝉鸣声声,阳光透过梧桐树叶的缝隙,洒在南京市栖霞区未成年人保护站的活动室里,光影斑驳,如同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期待。2025年8月11日至17日,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星光童伴”暑期社会实践队的九名队员,带着艺术的种子与青春的热情,跨越山海,来到这里,与十五位特殊的“小星星”相遇,共同谱写了一曲关于爱、艺术与成长的动人乐章。
启航:艺术为舟,驶向童心港湾
在厦门大学团委、艺术学院的悉心指导下,这支由艺术学院、管理学院学子组成的队伍,精心筹备了数月,旨在将艺术教育的甘霖,播撒到需要阳光的角落。
活动伊始,队员们便与栖霞区未保站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与心理需求。他们深知,艺术不仅是技巧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因此,队员们迅速调整状态,将自己从“老师”转变为孩子们的“大哥哥”“大姐姐”,用真诚的微笑与耐心的陪伴,叩开了孩子们紧闭的心门。
深耕:多彩课程,点亮艺术梦想
为期七天的“星光童伴,童创未来”艺术夏令营,课程内容丰富多元,形式灵活多样,旨在全方位激发孩子们的艺术潜能与创造力。
在趣味音乐课上,队员们摒弃了枯燥的乐理讲解,而是通过节奏游戏、身体打击乐、歌曲创编等互动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从最初的羞涩拘谨,到后来的放声歌唱,孩子们在《拔萝卜》《蜗牛与黄鹂鸟》等歌曲中,找到了表达情感的出口,也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纯粹快乐。
创意美术课则是孩子们想象力的天堂。队员们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表达自我,从“我的自画像”到“未来的家园”,从水彩的流动到黏土的塑形,孩子们的画笔下,诞生了一个个充满童真与奇思妙想的世界。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作,一件件形态各异的手工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映射。
互动舞蹈课上,队员们用轻快的舞步与热情的鼓励,点燃了孩子们的活力。从简单的肢体协调训练,到富有表现力的舞蹈组合,孩子们在律动中释放天性,在合作中学会信任。当他们自信地展示自己编排的舞蹈片段时,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队员们最好的回馈。
除了常规课程,实践队还精心策划了“艺术疗愈”工作坊,通过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引导孩子们表达情绪、缓解压力。同时,队员们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辅导功课,陪他们阅读、做游戏,用点滴关怀,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
绽放:汇报演出,见证成长奇迹
七天的朝夕相处,七天的倾心付出,终于在8月17日迎来了最美的绽放。“童创未来”汇报演出在栖霞区未保站温馨上演,孩子们用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向所有人展示了他们的成长与蜕变。
舞台上,孩子们自信地演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灵动地舞动着自己设计的动作,勇敢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充满了力量与希望。台下的家长、老师和未保站的工作人员,无不为之动容,掌声与泪水交织,见证了这场爱与艺术的盛宴。
回响:双向奔赴,共赴美好未来
“星光童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困境儿童带去了艺术的滋养与心灵的慰藉,也为厦门大学的学子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与深刻的人生体验。
队员们在实践中锻炼了专业技能,提升了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更深刻体会到了社会责任与担当。他们表示,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用艺术服务社会,用爱心温暖他人。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始终秉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艺术素养的优秀人才。此次“星光童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学院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未来,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将继续深化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拓展艺术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儿童送去关爱与希望,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厦门大学“星光童伴”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用艺术点亮了困境儿童的童年,也用爱心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份爱与艺术的种子,能在更多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