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态地质,推进流域高质量发展——长安大学赴黄河流域“黄河科考,强国有我”暑期社会实践上游队考察调研报告
时间:2023-08-30 关注:
摘要: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在生态涵养、文化传承以及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千秋大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寻求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长安大学赴黄河流域“黄河科考,强国有我”暑期社会实践上游队紧紧围绕黄河上游重大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生态保护和黄河地质文化四个方面开展实地考察与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实践队发现了目前黄河流域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痛点问题,也深刻认识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急迫性、必要性以及前瞻性。
关键词:黄河流域;社会实践;生态保护;地质灾害;黄河文化
1调研背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1,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贺兰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黄河上游地区的地质特征、灾害形成机制、生态状况复杂,开展黄河流域人-地互馈关系研究十分必要,为实现人与黄河的和谐相处,突破黄河流域资源开发、水资源高效利用、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建设以及人地互馈生态地质环境灾害防控关键核心技术,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治理建议,而开展黄河流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调研目的及意义
为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响应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长安大学“黄河科考,强国有我”暑期社会实践队跟随黄河科考上游队赴黄河上游甘肃、青海、四川三省十余县市开展了为期13天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学考察。旨在通过黄河上游重大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生态保护和黄河地质文化四个方面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及时沟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积极促成政府或机构会谈,充分交流当地地质、生态、水文等方面现存问题,获取更多有效资料,聚焦政府和人民痛点问题,提升实践的意义和社会成效,真正的将所学专业知识付诸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调研内容
3.1黄河梯级水电站水文-地质互馈效应
黄河上游段自西向东穿行于高山峡谷中,沿岸峭壁陡立,水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运营梯级水电站23座。然而,受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影响,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段大型、特大型滑坡发育数量多达136处,严重威胁着这些国家重大工程的安全运营[3]。通过对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考察和调研,切身感悟水电站建设在区域防洪、蓄水、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区域地质互馈是影响库区安全的主要因素。只有研究好黄河上游库区的地质互馈机制,才能处理好和解决好黄河上游库岸巨型滑坡的威胁,构筑起安全黄河,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3.2黄河上游大型滑坡形成原因、分布特征
黄河上游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活跃,高山峡谷纵横,巨型滑坡发育。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型滑坡事件,对黄河上游的地貌演化、生态环境、人类活动造成重大影响[4]。揭示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形成机理及灾害链演化,并对当前滑坡隐患进行有效治理,是确保“黄河安澜”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德恒隆滑坡、夏琼寺滑坡、白刺滩滑坡、洒勒山滑坡、席芨滩滑坡考察,了解滑坡的地质背景、水文条件以及滑坡发生后的重大影响[5,6],深刻认识学好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不断通过实践去锻炼个人能力,要投身到祖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力量。
3.3黄河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实践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号召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7]。然而,受区域地理条件等因素制约,黄河上游区域整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且对于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和精神内涵深入挖掘不足,制约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8]。通过对青海化隆阿河滩地质文化村和青海贵德国家地质公园进行参观调研,领略黄河地质景观之雄伟,黄河地质文化之瑰丽,并深刻认识到要发展黄河特色文旅产业,打造黄河特色文化基地,进而创新乡村振兴新模式,让黄河文化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在世界舞台闪耀璀璨光芒。
3.4黄河源生态屏障效应及水循环机制与水沙耦合效应
黄河上游地区地势高、降雨少,局部地区生态系统质量差、水源涵养功能低,流域生态环境脆弱,而位于黄河上游区域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若尔盖草原”等又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治理面临诸多难题。通过对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西宁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玛多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和阿坝若尔盖草原开展考察调研,深刻认识生态保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对于黄河上游重点生态功能区来讲,生态保护的地位尤为突出,高于其他一切,切身领悟生态也是生产力,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
4调研结论与总结
中国经济已从快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这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习总书记多次指出:“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是每个中华儿女的美好向往。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更加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共筑生态文明,奋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境界,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身为中国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素质优势、群体优势,努力做好表率,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 以法为剑 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N]. 黄河报,2022-11-15(001).
[2] 葛剑雄.黄河: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根[J].中国民族博览,2022(07):4-5.
[3] 李宗坤,王特,葛巍等.黄河流域梯级水库大坝风险评估与管控的战略思考[J].人民黄河,2023,45(07):1-6.
[4] 郭小花. 龙羊峡—刘家峡河段巨型滑坡堵河事件与黄河演化之间的关系[D].长安大学,2017.
[5] 赵无忌,殷志强,马吉福等.黄河上游贵德盆地席芨滩巨型滑坡发育特征及地貌演化[J].地质论评,2016,62(03):709-721.
[6] 马文,马世斌,胡兰基等.基于QUICKBIRD的龙羊峡白刺滩滑坡调查研究[J].青海国土经略,2010(02):53-54.
[7] 汤静.黄河文化流域乡村振兴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01):83+107.
[8] 刘翔.乡村振兴视域下黄河流域传统村落文化价值及其创造性转化[J].唐都学刊,2023,39(04):51-56.
作者:杜建涛 韩炳权 刘海辉 来源:杜建涛 韩炳权 刘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