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我们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八月初,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回音计划”实践团走进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与大湾村村民干部进行亲切交流,旨在深入了解脱贫攻坚成果,倾听村民心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智慧和力量。
8月5日,实践团来到大湾村,对大湾村王主任进行了采访。王主任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大湾村近年来的变化。2016年习总书记前来考察,在此之前,村内较贫困,大部分民众居住在山上的维修房中。后来村委会将村民从山上转移到山下的安置房中,村民的住房安全得到保障。王主任向实践团成员提到,大湾村的村民每户人家拥有三四亩地左右,原先村民自营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收成所得不向外销售,主要自供。现在鼓励村民种植茶叶,供给企业,增加了村民收入。村内还养殖了山羊两千只、牛几百头。此外,村内设有4个水库,水利设施完善,主要由村委会负责,水资源充足,自来水免费供应。
图为实践团采访村委会王主任。李博宇 供图
王主任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村民的补助情况。首先,对于那些丧失劳动力的村民,由低保兜底,低保分为A、B、C三类,一个月发放几百元,可以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对于有劳动力的村民,由村委会安排工作。其次,村民都可以享受医保,每人每年410元,有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大大减轻生大病的村民的医疗负担。
关于大湾村的基本情况,王主任向实践团成员介绍道,近年来,由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村内旅游业的发展,村内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设有村部、幼儿园、小学、卫生室、卫生站、游客中心,同时还有农家乐、民宿、漂流等旅游设施,以及与旅游设施相配套的游客摆渡大巴等。主要游客资源是来自周边城市的民众,一年能有大概50万游客,但其中只有十分之一留下消费,给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有待提高。同时,当地旅游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旅游指示牌不完善,对游客的引导不到位等。
经王主任介绍,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大湾村是清洁能源示范村,当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风电、水电及太阳能。村内有光伏太阳能板,安装花费2.4万元,由企业、政府和村民共同承担。村民可采用贷款方式,原先不用利息,现农户需要缴纳30%的利息。该光伏太阳能板使用寿命为20年,一年大概能收益3000元。
总书记来之后,上级政府重视大湾村发展,拨款大力发展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中遇到的较大的问题是缺少人才,年轻人大多选择进城务工,不愿意留下服务于乡村建设。这也是诸多脱贫攻坚计划中常见的问题。扶贫主要针对集体,发展文化、提高素质等,较为困难。目前大湾村集体经济一年收入在200多万,因当地自然地理因素使得工业发展较困难,大湾村集中力量发展农业、旅游业,旅游业有漂流、民宿等。农业方面,劳动力流失严重,部分地撂荒,由村委会帮忙经营,村政府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村内平地少,且设有水源保护地,很难发展养殖业,村民自家养殖主要自供。农业和养殖业都存在劳动力成本高,很难获得经济收益的问题。同时,王主任讲到扶贫要“让老百姓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村内有红色宣传员、调解员、歌舞台及户外电影广场,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实践团成员还对村民周大爷进行了采访。周大爷是一名退役军人,享有军人优待的医保,周大爷家有11口人,子女在江苏务工,两个孙女考到江苏读大学,平时打电话联系,节假日回来探望。提起两位优秀的孙女,周大爷很为其感到自豪。
对于大湾村的发展,周大爷提到年轻时生活困苦,甚至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鞋袜,现在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好、政策好,生活圆满幸福。周大爷还谈到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坚定不移跟着党走,打破老思想,打开思想,抛弃重男轻女等糟粕思想。
图为实践团采访周大爷。李博宇 供图
“回音计划”实践团通过此次采访体会到乡村发展的不易,不仅深入了解了脱贫攻坚的实际情况和成果,也让成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践团成员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愿意回到乡村,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建设自己的家乡,希望大湾村能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得越来越好,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大湾村游玩,体验当地的风俗文化。此外,成员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关注和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为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辅导留守儿童功课。江雨霏 供图
(通讯员 万鸿悦 谭盛缘 任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