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一篾一竹织天地,一折一转蕴匠魂: 遗梦千年,万象根星团队体验象山竹编非遗课程,访谈非遗传承人

时间:2024-09-25     阅读:
2024年8月4日,“‘遗’梦千年,万象‘根’‘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实践进程来到了第四天。
一、象山竹编
下午两点,团队准时抵达象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内,工作人员依次分发竹签,参与课堂的学生家长带着激动又期待的神情等待课程的开始。

张心荣老师讲授以“竹编”为主题的非遗课堂。叶娴欣 供图
张心荣老先生配合制作简单明了的幻灯片演示为大家介绍竹编工艺的历史,讲解制作步骤。老先生的讲解用词朴素也不失精准,确保每一位初学者都能轻松理解体会,跟着进度实践体验。张心荣老师也时不时在学生之间穿行,给予及时的指导反馈。
随着时间推移,成员们也从一开始的无措到熟练控制每一根竹签的穿梭,现场其乐融融。
大家也能深刻体会到,或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之处便在于,它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普世而广博的。真正的匠人精神,正是在于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磨砺,那份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与信仰,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 竹编传承,非遗赓续
 
团队成员访谈张心荣老师。叶娴欣 供图
“我从1972年就开始接触竹编了。” 自15岁起,张老师便与竹编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情缘已悄然跨越半个世纪的风雨。自幼随父摆弄竹篾,制作家用小物,到后来矢志不渝地拜师深造,张老师这条竹编之路并非轻松。日复一日的选材、编织、精修,正是张老师所言的热爱和耐心让他用竹子编制出非遗延续的传承之路。张老师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匠人,更是一位无私的传道者。他不仅倾囊相授于徒,而且不辞舟车劳顿地踏入社区、大学及文化馆,积极推广竹编艺术,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不同的教学课程,积极利用新时代媒体技术,让这份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的光芒下熠熠生辉,重获世人的瞩目与尊崇。
  • 竹编创新,非遗共富
 
团队成员等待张心荣老师的签名。叶娴欣 供图
张老师提到“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创新,创新是最要紧的,是产业的命脉。”他要求自己和学徒一个月至少有两件创新作品:汲取市面上现有样式创意,包容学习;更充分发挥想象力,巧思精构。老师们以精湛的技术为基础,以大量顾客反馈为助力,以非遗共富为动力,带动竹编非遗产业发展成长。不仅仅呼唤创新,张老师更注重实干,他欣慰而自豪的表示:“我做这个不图钱,但是我们乡里也被我发展来做竹编,既能赚点钱贴补家用,又能让大家有事干不去打麻将玩牌。”如今已经在乡里周边发展出一条成熟的产业链组,真正做到用创新和非遗帮助乡村振兴。
 
“遗”梦千年,万象“根”“星”团队与张心荣老师及其学徒合照。叶娴欣 供图
作者:叶娴欣 王竣 高康阳 张晗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LuhOU6SCUlEV2lR9ar-U4A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