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活化理论联结情感 声耕记忆隽永传承——“声耕记忆”项目团队赴鲁中探索文化传承路径

时间:2025-04-11     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方针,助力破解农耕声景濒危与代际传承断裂的困境,“声耕记忆”项目团队走进鲁中区,结合采集的农耕声景和3D音频技术,开展了一系列以“活化理论联结情感、声耕记忆隽永传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队员们用热情与智慧讲述农耕声景文化的千年脉络,以创新思维激活古老记忆的当代价值,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写下生动注脚。

校园深耕:农耕基因播种心田

  团队成员来到潍坊乡镇中小学,在此开展一系列“农耕故事进课堂”活动。活动伊始,王岩同学以“农耕知识竞赛”的方式宣讲农耕声景的科学价值与文化意义,唤起学生激情投入宣讲。盛硕硕等同学指导学生用颜料绘制声景抽象画。这一幅幅稻田声波画不仅让学生看见了“声音的温度”,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声景文化的魅力。

  结合二十四节气,团队还启动了“节气声景讲解员培养计划”,通过朗读培训和展示环节,使学生化身传播声景文化的小使者,也让抽象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会后,许多学生分享了感受,表示此次宣讲会让他们对声景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的决心。

社会共振:声景实践赋能代际联结

  项目团队提前做好了二十四节气与声景的对应表(立春——春风呼啸声/木犁翻土声),然后组织开展了“节气-声景连连看”活动。当给出“立春”节气,选择其对应的声景时,老年人偏向木犁翻土声,而大部分青年人则更倾向于选择春风呼啸声。基于此观点差异,在XX同学的组织下双方展开了关于个人立春记忆的讨论。“在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中,我收获了很多节气声景知识。”一位青年人这么说道。

  另外,团队还在乡村老人聚集处搭建了声音驿站,即播放原先采集的旧农具操作声,引导老人带领青少年用秸秆、竹筒等常见工具模仿特定农耕声。例如,有一位老人就用平常“摇扇子”的声音来表示古代农耕工具“风扇车”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这一活动在激活乡村公共空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孤独的社会价值。

结语:文化传承的星火永不熄灭

  “声耕记忆”用科技智慧之弦拨动了农耕文明的千年回响。从校园里稻田声波画的绚烂色彩,到乡野间摇扇模拟风车声的智慧闪光,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农耕声景的活态存续,更是一个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精神原乡的生动实践缩影。未来,期待更多青年投身农耕文化传承事业,希望在青春接力中为正为濒危的文化技艺打开通向明天的窗口。

  作者:王岩 魏玉珊 张玉颖 张宇彤 盛硕硕 赵婉含

作者:“声耕记忆”项目团队     来源:“声耕记忆”项目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