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樊梦杰 王旭宇 林紫怡)生命健康,乃社会文明进步之基石。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号召,并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志愿者团队携手“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叶连平老师,5月3日至4日于安徽和县卜陈留守未成年之家,精心筹备了一场急救科普教育活动,旨在提升乡村孩子的急救意识与自救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筑牢安全屏障。
急救教育进课堂,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活动首日,急救团队一行11人抵达卜陈村后,与当地学校负责人对接活动细节,上午10点,急救课堂在叶连平老师创办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内正式拉开帷幕,团队志愿者们通过标识认知、七步洗手法教学等环节,和孩子们进行互动,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随后,团队成员王旭宇、金妍君等同学对于关节扭伤知识及气道异物梗阻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结合理论讲解与实操示范,进行突发情况的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急救知识课堂。

卜陈未成年人之家的教室里,针对儿童常见的噎食风险,志愿者们重点教授了海姆立克急救法。通过分解动作演示,指导孩子们掌握“剪刀、石头、布”操作口诀:定位脐上两横指处,快速向内上方冲击腹部,直至异物排出。一名参与活动的四年级学生小陈表示:“以前遇到呛到的情况只会慌张,现在知道怎么救人了!”
深化急救实践素养,肩继青年奉献精神活动期间,志愿者们专程探望了“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创始人叶连平老师。98岁的叶老师虽行动不便,仍坚持参与课堂互动,并分享了自己扎根乡村教育20余年的感人事迹。他常年骑自行车家访、自费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坚持,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团队成员们。
叶连平爷爷始终坚守乡村教育一线,累计教授学生超过1500名,发放奖学金40余万元。他拒绝外界捐助,将善款全部纳入奖学金基金,并自称“充其量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萤火虫”。作为中共党员,他将教育视为“一生的承诺”,用行动诠释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媒体评价叶连平如“萤火虫般的亮光”照亮乡村,或如“稻草人”般坚守乡土至生命尽头。
“教育是播种,更是育人的阳光” 叶老师强调,做任何事情要实事求是,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要培养品格。他回忆曾带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引导孩子们在历史中感悟爱国情怀。这种“立德树人”的理念与急救教育队的志愿服务精神不谋而合。
这里的学生们平常很少接触到此类急救知识,一开始对于急救小课堂表现的有些拘束,在队员们的热情鼓励和手把手,一对一、多对一的教学中,逐渐展现出对于急救小知识的兴趣,进行上台演练。
原本坐在教室角落的五年级学生小张更是表现十分突出,主动举手体验做CPR的演练活动:“我很感谢哥哥姐姐们耐心的教学,这也是我第一次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学习,让我知道自己也可以做的很好。”叶老师评价道:“走进乡村校园为学生们进行急救知识的科普有意义、有针对性,尤其是在溺水安全防治方面,希望不断扩大宣传范围。”
扬急救事业之云帆,启生命守护之华章“救小星”急救素养教育团本次安徽和县行,同叶连平老师携手一同关爱留守儿童,通过理论教学与实操演练,教学形式不断创新,长期致力于将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结合。此次活动中,学院充分发挥医学专业优势,通过“急救教育+生命关怀”模式,助力乡村儿童安全成长。
叶连平老师对于“救小星”急救素养教育团也进行了未来展望:“孩子们,世界是属于你们的,我充其量是一只萤火虫,还没有达到烛光的亮度,但世界的接力棒最后要交到你们青年人的手上。”“小救星”团队也一直致力于打造急救素养服务的品牌体系,十年中团队成员们齐心协力,不断去探索、创新发展,深入中小学课堂,走进乡村校园,继往开来,将急救的点点星光汇聚成炬,迸发出无限力量。
五四青年节之际,这场跨越代际的“生命守护”行动,既是对急救知识的普及,更是对奉献精神的传承。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救小星”团队的青年志愿者们以专业与热忱,为留守儿童织就了一张“安全网”,也让叶连平老师“用爱照亮梦想”的信念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团队学生成员樊梦杰满怀信心地说道:“未来,救小星志愿服务团将继续以坚定的步伐前行,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急救素养教育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