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田里话振兴,羌寨深处筑同心——走近深山篇(二)7月3日,实践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团队成员们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在实践中促进了民族团结,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风采。
察乡野 谋新篇7月3日清晨,“践知”团队成员们跟昨日一样分别前往种植大户吴正斌家和村支书李汝荣家开展活动。村支书组不惧大雨,筛选梅干,雨稍小就奔赴梅林,在湿滑山路中捡拾沾满泥巴的青梅,归来后又认真清洗。准备午餐时大家分工明确,享受劳动成果。种植大户组同样热情高涨,队员们首次捡青梅干劲十足,筛选青梅时因昨日的经验积累而效率大增,与种植户相处也愈发融洽。


午餐过后,两支队伍分别开展了采访工作,深入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村支书组对村支书李汝荣进行访谈,得知其任职5年,曾在2022年8月年洪灾时带领村民齐心协力抗洪。当地青梅种植历史悠久,在政府支持下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村里通过专家指导改良品种,村貌显著改善,但运输和销售模式仍是发展瓶颈。此外,羌族与汉族通过通婚等方式深度融合,村支书家庭便是汉羌结合的缩影。针对农产品销售难题,队员们提出发展电商等建议获得了村支书的认可。
种植大户组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吴正斌家种植青梅已经多年,且规模逐年扩大。起初是自发种植,后得到政府鼓励支持。面对当前发展,吴正斌希望能延伸产业链,发展梅子加工产业,提升青梅附加值,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采访结束后,队员们向村支书和种植大户都分别赠送了伴手礼,表达诚挚谢意。

叩古树 溯百年之后队员们在村支书李汝荣家汇合,共同步行五公里登上山顶,参观有百年历史的古梅树。抵达山顶,一片古梅林映入眼帘。这些古梅树是“梅见”中国古梅守护者计划之一,枝干虬曲苍劲,树皮上的纹路仿佛镌刻着岁月的密码,每一道沟壑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据了解,这些古梅树可追溯至明朝,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依旧傲然挺立,见证着朝代更迭、时代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活化石”,更是当地生态文化的重要象征。
古梅树扎根于这片土地,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互依存。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默默守护着山林,为众多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其独特的生态价值,成为当地自然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古梅树也深深融入了羌族、汉族等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每到梅花绽放时节,漫山遍野的梅花如雪似霞,吸引着周边居民前来观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赏梅文化。古梅树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连接过去与现在、自然与人文的重要纽带。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在不同岗位上辛勤付出,不怕吃苦,踏实肯干。在助力乡村青梅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了古梅树文化的传播者与守护者。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关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智慧与力量,让古老的乡村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来源: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图/文:“践知”团队
一审一校:曾少金 二审二校:王小宇 三审三校:龙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