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浩天 图 路润哲
“豫见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2-4日走进家河家华庭社区,开展讲述科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趣非遗小课堂”系列活动。
实践团成员科普非遗文化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宣讲中,实践团成员以儿童视角为切入点,用生动故事、影像资料及互动问答,向孩子们传递“非遗是什么”。从河南安阳深厚的甲骨文、青铜器文化根基,讲到活态传承的戏剧、工艺、民俗,让孩子们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老物件”“老手艺”,更是流淌在生活里的智慧与情感,是“我们共同的珍贵记忆”。
非遗科技产品展示
智韵梨芳-智能戏曲相框
同时,实践团成员向孩子们展示其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创新性运用3D建模、3D打印等数字技术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而制作的智能交互产品,增添孩子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兴趣。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宣讲活动着力于向孩子们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实践团为保护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制作的智能交互产品,而随后实践团开展的脸谱绘制与漆扇制作体验两场活动则旨在以趣味实践带动知识传播,将非遗文化基因融入童趣体验。
实践团成员介绍脸谱文化
实践团成员指导脸谱绘制
脸谱作品展示
“智趣非遗小课堂”——脸谱绘制体验活动中,实践团成员首先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向社区儿童介绍了这“大平调”与“二夹弦”两种特色浓郁的安阳地方戏曲及脸谱文化。随后指导孩子们进行脸谱绘制,让一方方白胚面具在孩子们手中华丽转身为独一无二的非遗艺术品。
实践团成员讲解漆扇文化
实践团成员指导漆扇制作
漆扇作品展示
“智趣非遗小课堂”——漆扇制作体验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向小朋友介绍过漆扇的发展起源和文化价值后,带领孩子们进行漆扇绘制,沉静的黑、朱砂的红、松石的蓝……缤纷彩漆在旋转浸染中自然交融,幻化出水墨丹青的意韵,一方方独一无二、纹样灵动的漆扇在孩子们手中惊艳展颜。
合影留念
此次系列活动架起一座连接社区儿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互动中,不仅感受到非遗魅力,更在心中树立起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实践团以青春之力,为非遗在新时代的传承注入新鲜活力,也让古老智慧在社区生根发芽、生生不息。